弘扬五四精神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4月19日,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对新时代加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重要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领会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思想引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五四运动和中国青年运动研究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对广大青年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更好地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应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着重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当代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用青春年华谱写建设和发展祖国的壮丽篇章,用青春的汗水浇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研究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教育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我们应积极探索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爱国的精神,转化为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信任青年,关心青年,引导广大青年从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中寻找前进方向,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进程中明确人生追求,把人生奋斗汇入新时代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竭的青春动力。我校处于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在齐风鲁韵和中医文化熏陶下,形成了“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育人观,“德术并重、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治学观,“传承创新、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质量观,以及“重素质、厚文理,重传承、通经典”的良好传统,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是学校一代代中医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努力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中医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动力,对于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强化实践育人。做好实践育人工作,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前提,是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弘扬五四精神要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找到社会发展、国家要求和个人成长的最佳结合点,使其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进取方向,促进他们养成在思想和行为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组织与学生专业发展相关的学科竞赛、实践教学等活动,强化、巩固大学生专业知识;大力开展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训、社会体验、创新创业等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积极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军事训练、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和课堂,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激励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提高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在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进的历史进程中,广大青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五四精神,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热爱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