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作为 狠抓落实
助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全国两会于3月15日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这是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使我们中医人倍受鼓舞。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发展是根本。要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答好“传承创新发展”这个新时代命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担当作为,一以贯之抓落实,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勇做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引领中医药事业踏上新时代新征程。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中医药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决策部署,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紧密联系中医药工作实际,增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自觉,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同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和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工作落实年”实施方案》,紧贴学校改革发展实际,狠抓落实,用结果检验措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交汇路口,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中医药事业推向前进。
讲好中医药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根基与命脉。我们学校在全国率先竖起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研究的大旗,由我校牵头的国家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共校注整理了从唐至清重要中医药古籍417种,有效保护利用了中医药学绵延永续的根本,对促进当代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历来注重“厚重基础、注重传承”的教学理念,强调中医经典的学习,我校学子更是获得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冠军的好成绩。我们应继续发扬“重传承、通经典”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积极讲好中医药故事,营造浓厚的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优秀的中医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代代相传,丰富发展,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薪火相传这一“源头活水”。要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校30多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积极探索。30年前举办的中医少年班是一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时至今日仍不失现实意义。从中医少年班、中医文献班、传统中医班到现在的中医八年制扁鹊班,学校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堪称中医高等教育的先行者、探路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教育培养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进入新时代,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是每一位中医药人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责任。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要求,把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弘扬奋斗精神,崇尚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