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组歌《红色胶东》
演绎忠诚与担当 激励人们守初心担使命
“昆嵛播火种,天福烽火炸雷霆,仁义又忠勇,爱恨分明有血性……”9月29日,由烟台市委市政府与鲁东大学联袂打造的大型组歌《红色胶东》在烟台大剧院隆重首演。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书记、全体处科级干部和教师、学生党员代表约1200人观看演出,高品质的舞台呈现和史诗般的革命故事场景,为在场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成效。
牢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省委要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烟台市委市政府、鲁东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大型组歌《红色胶东》的创作,一致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开展红色胶东组歌的创作、演出正逢其时,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
胶东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至今让人肃然起敬。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胶东红色精神,打造红色文化精品,鲁东大学与烟台市委宣传部合作,由国家一级作词、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院长曲波带领创作团队和鲁东大学艺术学院300余名师生,历时2个多月共同创作、排演了《红色胶东》大型组歌。组歌全景式再现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发扬红色传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
组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直击内心的情感,达到教化传承的目的,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最生动实践,也是鲁东大学、烟台市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16首反映胶东红色历史文化歌曲的面世与演出,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胶东红色文化,强化烟台城市品牌建设,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进取。
不忘初心,谱写英雄赞歌
八百里胶东,处处都有红色故事。“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雷神庙战斗、海阳地雷战、烟台海军学院共产主义小组、胶东人民支前、胶东公学的师生打着横幅为宣传进步思想和抗日奔走呼号等一个个历史事件,带领胶东子弟兵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的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用生命保护《党员登记表》的妇救会主任淑英,把生留给群众、却把死留给自己的马石山上十勇士,战斗英雄任昌伦,昆嵛英雄于得水,支前英雄唐和恩……组歌《红色胶东》刻画出胶东军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体现出党与军队对胶东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大爱,胶东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义薄云天、慷慨义举的情怀,深刻诠释了“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胶东革命精神。
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胶东党政军民生死与共、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而以此为背景创作的大型组歌《红色胶东》,则以气势恢宏的舞台,激奋人心的唱词,经典大气的曲调,情感真挚的表演和艺术精品的气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胶东大地英雄赞歌,演绎了一段胶东军民可歌可泣、奋发图强的革命故事,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胶东红色故事一直以来都被传颂,在此次创作中更加感受到了胶东人民的淳朴和对那段历史久久不忘的深情,每位演职人员都深受感动。”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院长曲波介绍说,“组歌整体的主题是忠诚与担当,我们以情景剧的方式、组歌的艺术形式,以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再现胶东军民生死与共、血乳交融的那段历史,用红色文化精神鼓舞和激励人民拼搏进取。”
精心打磨,打造文化精品
大型组歌《红色胶东》在坚持精品创作的同时,立足胶东地域特色,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吸收本土的艺术元素,进行再度创新、创造,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是一部呕心沥血、精心打磨的文艺精品,具有思想性、史诗性、交响性、文学性、戏剧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观赏性,填补了烟台文艺史的空白。
“组歌既是一部脉络鲜红的恢弘交响,也是一部融合音乐、舞蹈、情景表演、戏剧化串联、大屏影像等艺术形式。”曲波介绍说,组歌采用“康塔塔”的声乐套曲形式,辅以情景还原等手段,共由四个主体乐章《山呼海啸》《山爹海娘》《山海筑梦》《山盟海誓》,外加交响引子、序曲《山仇海恨》和尾声《红色胶东》七个部分组成,表现手法、演唱形式十分丰富,体裁涵盖了混声合唱、小合唱、领唱合唱、独唱,歌剧宣叙调、咏叹调,以及戏剧化串联等多种形式。组歌运用声乐、舞蹈、诗化串联、老照片老电影视频纪实等呈现节目形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内容紧帖胶东地气,让观众的情绪随着他们的命运跌宕起伏。
组歌创作团队创作了《红色胶东》《胶东子弟兵》《党员登记表》《担当》《大国脊梁》《爱在烟台》等16首歌曲,歌词雅俗共赏,既有诗的张力,又有接地气的质朴,具有感人、励志的魅力,这些曲目既可以作为组歌的有机构成呈现,又可以单曲形式广泛传唱;交响化音乐,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地展现胶东特质化的红色人文精神,接地气又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兼顾各个受众层面的欣赏需求;情景再现上,极简化的舞美与道具演绎曲目承载的内涵、情感与意境,体现历史长度、时代宽度……
组歌的创作、演出成功,离不开组创人员、演职人员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从接到任务之后,我们开了多次座谈会,精心研究每一个场景,仔细推敲每一句歌词,细心打磨每一个舞蹈动作……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300多位师生参与,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组歌总导演、艺术学院副院长高峰说,“全院上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迎难而上,所有参演师生牺牲休息日,加班加点排练,保证了组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上演。”
组歌让我们走进红色胶东,感受红色激情,心灵在震撼中洗礼,灵魂在激动中升华,红色胶东精神在我们心中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