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
铸红色品牌,颂红色胶东,传红色基因,扬红色精神。近日,由鲁东大学与烟台市委市政府联合创作的大型组歌《红色胶东》在烟台大剧院公演,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涤荡思想触及心灵的洗礼,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先进思想因子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贯穿并支撑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主题主线中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信念。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斗、改革创新的结果。
红色基因寓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赣南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等中国共产党培育和倡导的伟大精神之中,它是催生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而红色基因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精神高峰上的明珠。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学习和尊重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红色基因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薪火相传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基因不仅能为未来发展指明正确方向,而且能提供宝贵历史经验和强大精神动力。传承红色基因,是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弄清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才能明确我们今后往哪里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红色基因的生命在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胶东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至今让人肃然起敬。鲁东大学作为创建于胶东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第一所高校,就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有责任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红色胶东》以组歌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个胶东红色故事,塑造胶东军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深刻诠释了“忠诚担当”的胶东革命精神。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光荣传统,激励了大家自觉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学校精选二乡师(鲁东大学前身,创建于1930年6月)和胶东公学(鲁东大学前身,创建于1938年8月)时期40余位革命先辈的英勇事例,编纂反映我校红色历史和革命历史的学习教育读本《红色鲁东—鲁东大学红色记忆》,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对党员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激发出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矛盾,我们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用好这一强大武器,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力量,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要把红色基因融进新时代,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真正活起来,才能落地生根、破土发芽,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在新时代干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推动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承的是红色基因,激发的是奋进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挖掘红色革命故事,利用新平台、新载体,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讲好“鲁大故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抓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