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的教学科研工作者
——记2019最美教师潘继红
潘继红, 博士, 副研究员,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从教 12 年来, 她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 将热爱的教育事业进行到底。十几年来, 她荣誉加身, 多次获得各级奖励。2018 年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 年获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级嘉奖。
潘继红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重要任务和高难度挑战都身先士卒,冲在前面。2016 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 潘继红带领生物技术系全体教师加班加点, 对照检查细则,认真准备材料, 制定了详细的迎评工作任务分解, 并积极主动与各部门单位交流。她带领教师反复演练细节, 评估汇报和现场评审均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2017 年的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中, 潘继红认真组织评估材料, 克服人员短缺、 学科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 积极出谋献策, 最终药学一级学科顺利通过评估。2018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筹备迎接教育部专家评估期间, 潘继红担任了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的讲解任务, 为了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科研实力充分展现给专家组, 她精心设计参观路线, 字斟句酌地准备讲解词, 评估现场发挥游刃有余。
热爱学生 春风化雨
潘继红负责生物技术系本科生、 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每年的本科生入学教育, 她都会一丝不苟地准备, 与新生们话学业、 谈未来,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精彩的大学生活。由于生物技术专业近年来就业遇冷, 学生们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 表现出对前途迷茫、 无所适从, 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甚至跟风调换专业的现象,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一度流失严重。针对这一现象, 潘继红认真在学生中进行摸底调查, 潜心分析学生思想动态, 发现问题, 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潘继红利用学业导师制这一抓手, 做好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学业导师制是学生进校起就根据双向选择确定自己的学业指导教师, 学业导师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习, 还注重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 耐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专业, 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 主动适应高中到大学的变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业导师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鼓励他们及早做好职业规划。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空前提高, 消除了盲目转专业的现象, 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潘继红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时刻不忘教育者的使命, 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潘继红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愿望强烈的学生,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志存高远, 树立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每年生物技术系有1/3以上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目前学生已遍布国内各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对于比较迷茫的学生, 便经常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会温暖一颗迷茫的心灵; 对于不爱学习的后进学生, 不抛弃不放弃, 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向正途。付出总有回报, 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第一时间就想与她分享, 每年教师节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短信和qq消息,都满含着学生对潘继红真切的情谊。潘继红还与记者分享了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故事, 2011 级有个学生屡次挂科, 学业预警, 成为老师们都头痛的 “问题学生” 。潘继红主动与他谈心, 得知他挂科有两大原因: 一是生源省份在化学方面要求低, 导致他化学基础薄弱; 二是本身自暴自弃, 延误学习沉迷游戏。针对这一情况, 潘继红给他推荐辅导教材, 并多次对他单独辅导, 最终这名学生全部考试顺利过关。潘继红又亲自指导他的毕业论文, 针对他在毕业论文中出现的懒散、 随意等问题严加规范和管理, 最终这名学生顺利毕业, 毕业后在教师节时给潘继红发来短信: “老师, 走上工作岗位才真正体会到您当时的教育有多么可贵, 感谢您改变了我, 让我重拾自信。 ”
教学有法 实践育人
除教学管理工作外, 潘继红一直坚持在教育工作一线, 承担了 《生物化学》 和多门选修课的教学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 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学生和学院领导及同行一致反映她的课条理清晰、 重点突出、 深入浅出、 结合实际, 课堂气氛活跃,和蔼可亲如沐春风。在具体工作中, 她严把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 备课详尽、 细致, 精心设计教案, 并善于思考, 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针对 《生物化学》难学难记的特点, 潘继红把难记的知识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口诀, 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理想的教学效果背后是大量的工作付出, 每讲一节课她常常会付出十倍的工作量去备课、 思考, 反复揣摩, 无论重复课还是新开课, 她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坚持每讲一遍都充实新的内容,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教改一直是潘继红力推的一项工作。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 让课本知识得到实践, 是教学教改的核心内容之一。除了课堂教学, 潘继红还承担了生物技术系实践教学工作。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避免眼高手低,潘继红克服重重困难, 与科研院所、 医院、 公司建立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 涵盖了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省农科院、 山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山东省肿瘤医院, 济南药谷、 华熙福瑞达、 莱博生物等多家企事业单位, 涉及生物研究、 基因检测、 医学实验、 生物制药研发等多个行业, 满足生物技术系本科生的见习、 实习、 毕业论文等的工作需要。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也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潘继红还承担每年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 从选题、 设计、 实验完成、 数据分析、 论文写作, 她都仔细过问、 悉心指导,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做到既掌握了专业知识, 又培养了专业技能和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科研创新 孜孜不倦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潘继红一直潜心科学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项,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发表论文20余篇, 其中SCI论文10篇。
身兼科研和教育两职, 潘继红在科教融合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8 年, 她为主申报的 “科教融合在生物技术药物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潘继红是一名热爱教学、 奉献教学的教育工作者, 一名勇于开拓的科研工作者, 科教融合的先行者, 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