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家师德涵养基地落户中国教师博物馆

本报讯 (本报记者 乔慧芬 刘萌)11月27日,山东省首家师德涵养基地落户中国教师博物馆,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与我校党委书记戚万学共同为基地揭牌。
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的揭牌标志着中国教师博物馆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朝着教育部要求的 “打造面向全国的师德师风教育基地、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总体目标迈进了一步,为创建国家级的师德教育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传承教师优良传统、涵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重要工程,也是山东省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曲阜师范大学作为博物馆倡议和承建单位,拥有独一无二的师德教育资源和地缘优势,前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白皓希望学校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充分汲取国内外博物馆建设有益经验,丰富藏品资源,提升展陈水平,完善师德教育课程、教材与教育实践体系,为深入挖掘、广泛弘扬教师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做出更加有益的探索,把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成为示范性的师德涵养基地。
“我们将进一步把研究工作做实、把教育课程做精、把实践体验做活。”戚万学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揭牌为起点,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展览和教育资源优势,聚焦 “师德”凸显功能定位特色,聚焦 “涵养”精心设计教育培训体系,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师德涵养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把博物馆打造成为特色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师德教育基地。
此次山东省共在全省设立21处师德涵养基地,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据了解,中国教师博物馆紧扣“为国弘文”宗旨、 “尊师重教”主题、 “师德教育”主线,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凸显办馆特色和定位,目前已经建成 1200平方米的展馆,设有 “教师鼻祖” “教师风物”“教师典范”三大基本陈列和多个专题陈列,免费开放至今共计接待6万人次参观。博物馆举办的教师主题展览、探索的特色师德教育模式、举办的“中外教师杏坛会讲”、打造的 “杏坛学堂”公益教育项目等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成为教师研修、师德教育和教师文化体验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