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突破”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校党委确定今年为“攻坚突破年”,提出了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这些任务聚焦学校中心工作,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攻坚突破”要求全校上下继续发扬以“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科大精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
学校近七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代代科大人“敢为人先”的奋斗史。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精神,第一代科大的创业者在一片盐碱地上肩挑手抬,建起了由沈阳搬迁到青岛的第一批校舍;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精神,科大人发出了“不找校长找市场”的强音,铸就了15项国家科技大奖的辉煌;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精神,科大人把实验室建设在企业生产一线,成就了政产学研融合的“科大模式”;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精神,学校果断决策,在省内高校中首批建设了新校区;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精神,学校以当年工科第一名的成绩实现了博士点的突破;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精神,学校敢想敢干,成就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开创未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圆满完成十大攻坚任务,建设“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扬以“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科大精神,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如何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党委书记、校长马连湘在学校年度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有“定力”。目标任务一旦确实,就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为完成工作任务集中精力想办法、出主意、干工作,不三心二意、不心有旁骛。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有“内力”。确定目标还要有工作思路,路径正确可以事半功倍,寻求合适的工作路径,要求我们在更宽广的空间中寻找定位,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即使失败也为下一次尝试提供了经验。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有“能力”。敢想、敢干,不是蛮干、乱干。没有足够的干事本领,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我们要练就干事创业的本领,提高成就事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级文件政策,学习兄弟单位好的做法。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有“毅力”。有志者事竟成,“敢为人先”就要求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半途而废。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勇往直前,“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有“合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争取大奖、大项目、大平台,都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形成强大的集体合力,才能战无不胜。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有“外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埋头赶路的同时,多抬头看路,在实干的基础上学会巧干,多方争取外部资源成就学校的事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任务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敢为人先、善作善成,实现“攻坚突破”,谱写“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