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智能会计的探索者

——记最美教师、会计学院副教授牛艳芳

 

牛艳芳.jpg


主导了“智能会计”实验室的建设
  2019年6月中旬,我校与浪潮铸远公司共建的“智能会计”实验室落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集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教育新生态平台,融合浪潮在新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财务流程的真实案例,真正地帮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
  从项目启动到交付使用,花了整整半年。签订合作协议、招投标、软硬件配置,牛艳芳老师全程参与,倾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实验室建成不足一月,就有多家高校慕名前来,交流取经。
  作为合作方,浪潮铸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军这样说道:“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实验室是一个综合型实验室,可以进行财务共享、管理会计、智能财务决策等实验教学,牛艳芳老师主导了该实验室的建设。”
  2018级会计专业研究生王展在实验室上完课后,颇为兴奋:“在实验室上课,与老师的互动增多了,数据分析、案例都很直观,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走向计算机与
审计交叉的道路

  2003年,硕士毕业的牛艳芳来到山东财政学院,一直在会计学院会计信息化教研室从教,主要讲授《计算机审计》《ERP供应链》《会计信息化》等与IT关系密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相对前沿的计算机知识。IT业更新换代快,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方不致落伍。
  2008年,牛艳芳初次讲授《计算机审计》课程。当时仅有少数高校开设此课,且极不成熟,她对这门课也是一知半解。为讲好课,她自学审计相关知识,看遍市面上所有计算机审计教材,自学多个审计软件和数据库查询语言,向多位审计实务工作者、高校教师虚心请教。
  IT审计的创新技术和方法需要依赖前沿数据挖掘和统计方法,牛艳芳虽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背景,但深入掌握这些方法仍要付出努力。为补充统计学知识,她到统计学院本科生课堂旁听《多元统计》课程;听从统计学院教师建议,学习新兴大数据分析工具R语言;为学好R,她跑到北京的培训班学习《R语言与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R语言高级分析》等多门课程;为评判R语言对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的效率和效果,带领学生利用真实审计数据检验分析效果。
  为更好了解审计大数据前沿,2015年,她又申请了审计署科研所博士后,成为审计署电子数据司第一位博士后。在博士后期间,她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内容框架,将实务与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计算机与审计交叉的研究特色。
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术风格
  不间断地学习与思考,提升了牛艳芳的教学能力,也促进了科研的飞速进步。在她这里,教学与科研并重,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她将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结合,协助审计人员解决了部分难题,另一方面她又把部分审计实践改编成教学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审计实务界需要掌握前沿的数据分析技术。
  她建议购买了世界知名审计数据分析软件(ACL),让学生学习到较前沿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法,让学生对国外审计软件不再感到陌生。
  结合教学碰到的案例难题,她主持山东财经大学《项目导向下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研课题,把真实审计案例穿插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代入感。
  在2016年观摩中国台湾“IT审计竞赛”后,对比当前大陆IT审计教学现状,牛艳芳深深感到目前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仍有太多急需改善之处,并撰写了教学论文《台湾IT审计教学与竞赛感想与启示》。
  2016年学校举办讲课大赛,她凭借着课程内容的创新、独特,讲课风格的生动,获得一等奖。
  近年来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面上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课题,在《审计研究》《财政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多次获得科研奖励。
  她的科研成果接地气。2016年与审计署电子数据司司长联合撰写的《当前推动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明确了政府审计大数据发展的方向;2017年与山东省审计厅审计人员联合撰写论文《大数据价值链视角下的审计工作创新与实践》,融合了山东省审计厅建设审计大数据的经验,对审计工作创新提出建议,获得第六届“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2017年获审计厅论文成果一等奖。她在博士后期间利用可视化、图数据库、Python、R语言等前沿工具创新多种财政审计数据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数据分析效率,在审计实践工作中得到了采用。因表现突出,获得审计署副审计长袁野的批示,认为研究工作促进了“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财政审计全覆盖开展,值得在财政审计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从计算机审计的“小白”,到现在开学第一课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我非常了解审计大数据”,到科研的不断落地,这一过程整整十年。期间有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艰辛,也有审计数据分析为她带来的乐趣,更有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能够动手解决问题为她带来的快乐。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牛艳芳对此深有体会。她经常利用业余时指导学生实践,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015年牛艳芳带领会计学院与统计学院学生参加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组建“政府审计数据分析”团队,该项目基于R语言对山东省养老保险和高速公路两个行业进行了分析,以科学方法发现审计异常点和数据预测,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得到了山东省审计信息技术中心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她本人也获得了2015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与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实践“三千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7年3月,她指导研究生团队以案例《医保审计创新技术与方法——以山东省医保审计为例》获得山东财经大学第二届学术界案例大赛团体二等奖,此案例运用Tableau、R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取得评委的一致好评,也再一次证明前沿技术与审计实务结合的作用与意义。
  2018年她指导学生进行了“财务共享专题调研”,获得山东财经大学优秀调研项目。
  目前,她在指导学生利用最新的可视化技术,完成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的“山东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任务,使得学生切实了解PowerBI在财务领域中的应用。
  这些实践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助力他们的进步成长。几年来已有数位同学因受牛老师影响,对大数据分析产生浓厚兴趣,考上会计信息化方向的研究生,有的则直接投到她的门下,表示要和她继续研究计算机审计,这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创新研发“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大数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也给现代会计、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传统会计学科改革势在必行。有着十余年计算机审计领域丰富经验的牛艳芳敏锐地意识到,大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将成为促进当今会计、审计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金钥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教研室主任的她,除了《计算机审计》课程的讲授,还与同事们一道,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更加前沿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活动。
  2018年下半年,在会计学院院长王爱国的大力支持下,她带领教研室老师研发“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邀请知名专家出席“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专家论证会”,之后她又参观东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多方听取意见,多次优化方案。在2019年4月“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专家研讨会上,方案得到了国家会计学教职委专家的认可。
  2018年11月,牛艳芳申请山东财经大学“面向大型集团的财务共享虚拟仿真”项目,现已经获得2019年山东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立项,下一步准备参评国家虚拟仿真项目,而财务共享课程正是“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一系列的创新让牛艳芳团队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2019年7月10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前来观摩智能会计实验室,交流学习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随后,牛艳芳等人也应邀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宣讲交流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思路及方案。我校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头。
  2019年秋天,第一届“智能会计”实验班选拔组建完成,该实验班按照独立建制、独立方案、独立要求正式起航。我校会计人才培养又掀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