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关于读书的活动,各类媒体刊发大量关于读书的文章,鼓励大家阅读。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日常,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人生命之中最好的习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时曾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自己的“读书经”“读书单”,鼓励大家“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关于读书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自己的见解。读书的意义不胜枚举,往小处说,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涵养心灵,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厚度、宽度和广度,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可能,让我们虚心、通达、从容地去生活;往大处说,“伟人通过读书改变世界,普通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一个民族的生机活力、兴旺发达离不开全民阅读……这每一项意义都让我们无法拒绝读书这么好的事儿。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为幸福生活找到了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生活中有书籍相伴,就如同孤独的旅程中有一位智慧妥帖的朋友,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方向,在你寒冷时带给你温暖。当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日复一日的书香浸润,会成就更加完善的自己。黄庭坚说过,“人如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一个人的气质、谈吐、行为方式里,一定藏着读过的书。

  “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那些事业有成的人,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伟人、文豪、思想家、科学家热爱读书毋庸置疑,而那些在财富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商界人士,他们成功的秘诀也离不开读书。作家史蒂夫·西博德在过去的30年里采访了1200多位全球各地的富豪,他发现,通过阅读来自学是这些富豪的共性。连续2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每天读书至少一小时,每次旅行时都必须带一大包书。比尔·盖茨曾说,人和人的生命曲线是很不同的,突破人生局限的最好办法是读书。91岁高龄的亚洲商界“超人”李嘉诚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无论他晚上几点休息,总会读半个多小时的书籍。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优秀的品性,改变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理念,做出积极的行动,那么在自己的领域里成功就不是空想。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要做好规划、制定目标、讲究方法,要勇于改变并突破自己。真正有意义的阅读不是听起来的那么浪漫、美好,其过程也许是辛苦的、枯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如今,阅读的载体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我们既要善于利用手机、互联网带来的阅读便利,又要摒弃碎片化阅读,做好系统的规划,坚持深度阅读,做一名合格的读者。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读书之于生活的意义。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吧,坚持下去,就会在读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