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亚洲大体联足球亚洲杯泉州理工赛场圆满落幕
用尽“洪荒之力” 让世界看到中国民办高校的风采
本报讯 由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2018亚洲大体联足球亚洲杯于10月30日至11月10日在晋江精彩上演,来自亚洲内的16只男队、7只女队参加比赛,是亚洲最高级别的大学生赛事。今年也是该项赛事首度落户中国,并在福建晋江打响。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承担此次赛事所有参赛队伍的后勤保障任务以及主要场次的比赛。学校用最细心的迎接方式、最贴心的服务形式、最优美的赛场环境亮相世界,带给“新同学们”最温暖的感受,广受好评。
投入4100多万建设 收到球队感谢信
学校的比赛场地按照国际大体联的要求进行设计投建,铺植天然草,能更好地保证球员的安全和球技的发挥。足球场配有专业照明设备和LED大型显示屏,看台拥有4000位高靠背座椅,配套服务用房设施齐全,并设有贵宾包厢。而在此之前,学校里只有一片人工草地的足球场,为圆满承接赛事,于今年4月投建新场馆,共投入约180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不管是赛事组委会,还是学校董事会,以及所有的工程技术后勤人员等,都全力以赴,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工交付使用。同时,在现有的场地基础上,学校按行业标准对校内场地进行全新设计装修布置,为此投入2300多万元建设了学术交流中心和能够满足600人同时用餐的国际餐厅。
值得一提的是,开赛以来组委会和学校联络处收到了许多参赛队伍的感谢信,他们在信中点赞了学校的用心服务。执行校长吴滨如表示,正因为大家对这个赛事投入极大,感情也十分深厚,可谓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所幸得到了参赛运动员的认可。
多方协调满足需求 服务贴心获各队点赞
正所谓“众口难调”,国际性大赛汇聚各国参赛队伍,要想做好服务工作,并不是单单投资建设硬件设施就能解决的。韩国球员每天都要吃泡菜、泰国球员离不开咖喱、阿联酋球员对食宿有不少个性化需求……尽管事先做了充分准备,但当到了大赛拉开序幕的第一天,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为满足各国家及地区球员不同的生活起居和个性化需求,学校在收到各队反馈后,迅速做出反应,积极与各方面进行协调,在第一天就妥善解决大多数主要问题,并在随后几天根据各队建议,不断改进、完善。
“泉州理工真是非常贴心,不但提供了可口的食物和舒适的住宿环境,在许多生活细节上的服务也无微不至。就像前几天刮风下雨,他们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姜汤驱寒防感冒。”新加坡国立大学球员陈希文说,“从食宿到安保,再到医疗等各个方面,学校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满满都是感动和温暖。”
来自泰国的亚洲学者大学代表团团长Dr.Kasom也为学校点赞,“这里的硬件设施非常棒,标准的草坪、美丽的球场和齐全的设备处处体现其专业化,校内师生和志愿者的热情更是让人对这里好感倍增。”
“我们很荣幸得能为咱厝的国际性大赛出一份力,学校的用心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够得到各队的一致认可,我们非常自豪。”付出终有回报,执行校长吴滨如对此感到很欣慰。
一路有“理” 志愿者尽职尽责获好评
在2018亚洲大体联足球亚洲杯赛场上,志愿者真挚的笑容、贴心的问候、优质的服务给远道而来的参赛运动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大赛,学校派出约160名学生担任赛事的志愿者,其中分派到养正中学比赛场馆41名,分派到体育中心53名,以及留守本校的志愿者66人,根据岗位分为旗手、信息录入员、屏幕操作员、主席台引导员等。每一名志愿者在赛事岗位上尽职尽责、意气风发,圆满完成了赛事各项服务,并得到组委会一致肯定,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晋江新闻网、晋江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给予关注和报道。
“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争当志愿者。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留言,说自家的孩子成为志愿者,为晋江举办的大赛添砖加瓦,作为家长也感到骄傲。志愿者能够与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师生进行接触、交流,这种机会难能可贵,既能开拓眼界,又能近距离感受高水准足球的魅力。我相信这必将成为他们学生时代一次珍贵的记忆。”执行校长吴滨如表示,通过这次锻炼,志愿者团队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推动他们进一步往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坐在足球场上,那种视觉上的壮观感扑面而来。第一次了解足球赛的整个流程,感觉很充实。”担架员许龙翔感慨道,收获了很多“第一次”,丰富视野,还锻炼了工作能力。草坪维护员邓洋洋则表示,虽然本身不懂足球,但是这几天的维护工作也让他明白了足球是一项特别考验团队合作和分工的竞技运动,这个考验不仅仅是对运动员,也包括他们。
提及印象深刻的事,旗手陈毓鹏笑着说道,有几场比赛遭遇大雨天气,场地的志愿者都身披雨衣,坚守在绿草地旁,随时准备为有需要的球员提供帮助,这些画面都印在他脑海中,也让他更加明白志愿者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是更深层次地去实践和探讨。医疗员郭臻鑫和赖旭栋直言说,“虽然有点湿冷,但足球和下雨天更配,在现场也被球场上的激情点燃了。运动员们追逐的身影和进球的欢呼等,都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有的运动员虽在台下,可还牵挂场上伙伴的那一颗团结的心,令人为之动容。”捡球员陈子轩表示,“足球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对于我们而言更像是一种沟通媒介,小球转动大球,因为一颗小小的足球架起了彼此沟通交流的桥梁。”
为球员补充“传统文化正能量” 学习“中国风”课程
为让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球员们更好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验闽南民俗风情,11月1日-7日晚,赛事组委会和学校联合举办书画、脸谱手绘、茶艺、传统游园等项目的文化交流活动。许多教练和球员在比赛之余,还学习了许多“中国风”课程,体验了一把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盛宴。
活灵活现的舞龙表演、美轮美奂的民舞、惟妙惟肖的掌中木偶戏、余音袅袅的二胡笛子合奏、经典高甲戏剧等闽南特色节目轮番上演,游园现场高潮迭起,掌声连绵不绝。现场还设有投壶、蹴鞠、陶瓷套圈、踢毽子等游戏区和捏面人、草编、麻编等手艺摊位,这些传统游戏和手艺让球员们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传统游园,教练和球员们还在学校的艺术工坊学习国学、书法、剪纸、陶艺等课程。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各国各地区的球员们痴迷不已,大家用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产生一件件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作品。很多球员几乎每天都参加,还会拍照留念,发给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们欣赏。
“球员们对中国的‘囍’字非常感兴趣,一开始就表示要剪‘囍’字。”艺术工坊剪纸老师曾芳芳表示,许多球员都是第一次接触中国剪纸,为让大家更好体验手工剪纸乐趣,她还专门为此次足球亚洲杯设计了精美剪纸,球员的学习氛围很浓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早已有所耳闻,此番带队来中国参赛,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亲身体验,真是棒极了。”趣味的传统手艺让印度波尔德瓦大学代表团副团长苏拉吉特赞不绝口,“这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我回去后会把这次来华的经历分享给我的家人及学生。”
“艺术工坊是我校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基地,比赛期间对球员们开放,让他们在比赛与训练之余能更好放松身心。这次不单单是指导老师和社团学生与各国各地区的球员一起创新艺术创作,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些民间传统艺人前来授艺。”执行校长吴滨如对文化交流活动取得的效果感到满意,“参与人数成几何倍数递增,球员们穿着汉服学习传统中式礼仪、学习弹古筝等,大家都乐在其中,文化交流成为了中外师生间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