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起 闽 江 逐 梦 前 行
——深化改革不断发展中的闽江学院
在19世纪欧洲旅行家的眼里,遥远的东方有一条美丽的“东方莱茵河”。发源于武夷山脉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闽江水,在台湾海峡西岸缓缓融入东海。
千万年的浇灌,诞生了海西福地——福州,孕育出了昙石山、寿山石、船政、三坊七巷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闽都文化品牌,也滋养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郑振铎、冰心、陈景润等杰出人物。
迈入21世纪,一座以江水命名的现代化本科高校,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闽江之畔。
闽江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建成的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因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闽江职业大学在城市的另一端诞生。行合趋同,千里相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两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闽江学院。
学校的建设得到各方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和历届领导十分重视闽江学院及其前身两校的办学和发展。福州市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董事长、市长为执行董事长的校董事会。爱国华侨、企业家情系乡土,纷纷捐资助学,四方鼎力共襄盛举。
习近平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经常深入其前身两校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就两校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与师生员工交流座谈、促膝谈心、互通信函,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为闽大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并写入学校章程。1996 年习近平同志在履新福建省省长后,还致信闽大师生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闽大,热爱闽大,为闽大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2008 年闽江学院 50 周年校庆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百忙之中发来贺信,提出殷切希望。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深情回忆在闽大工作的经历,关心地询问学校的发展现状。
如今,闽江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新型地方大学。学校占地160余万平方米,拥有约1.8万名在校生;拥有全国首个创业与创新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点;开设59 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理、工、管、艺等八大学科门类;建有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应用型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3个。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在学校的千余名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闽都学者、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
饮水思源,以福建母亲河——闽江——命名的这所学校,自组建之初就将服务地方发展视为天然的使命。多年来,闽江学院在地方亟需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用一片赤诚反哺家乡父老。
学校先后与福州六区及周边县市签订科技人才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持续推进校企联动,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功能材料、地理国情监测、纺织工程、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了一批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学校把传承弘扬闽都历史文化作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成立了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漆艺研究院等,参与福州市“三坊七巷”、“双杭”、马尾闽安镇等历史文化街区,闽江公园福州历史文化长廊,闽侯县闽都民俗园等文化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等。《闽江学院学报》设立“闽文化研究”专栏已逾10年,成果显著,获评教育部“名栏”。学校代表福州市立项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乞火莫若取燧,寄汲莫若凿井。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就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尤其要坚持广纳优质资源,推进开放办学。福州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素有“开眼看世界”的优良传统。闽江学院秉承“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在开放办学上积极探索,成效卓著。
学校立足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与台湾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引进台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先行先试,举办了福建首个闽台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已成为赴台学习学生人数及所涵盖专业门数最多、教师交流最活跃的大陆高校。
学校举办了福建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承办了孔子学院,还举办了联合国发展中国家服装制作、食品安全检测等技术培训班,学员遍及亚非拉21个国家和地区。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在主课堂之外,设立了深化实践教育改革的“第二课堂”和以文明养成为核心的“第三课堂”,通过量化考评,实施全方位育人。三个课堂、三张成绩单,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在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文化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每年 96%以上的就业率,是社会对闽江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认可。
栉风沐雨一甲子,砥砺前行续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闽江学院将会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应用型大学、实现“闽江大学梦”的目标迈进,为推进福州乃至福建的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周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