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选课为何红?
新学期选修课“抢课”大战,你的战果如何?据教务处统计,学校一年开设校选课七百多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从文学经史到工艺设计,五花八门,其中一些“明星”课程,在学生中凭借口碑脱颖而出,每次选课都十分火爆,落选率高。那么,这些经久不衰的“爆款”课程,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基础马来语》: 趣味之外 带走学问
新学习一门语言,在多元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今天,日渐走俏。语言,是一种纽带,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之外,如果再选择一门外语,你会选什么呢?在厦大,许多学生的选择是———马来语。
在基础马来语课的教室门外,可以听到宏亮的朗读声,只见老师一遍遍带着学生朗读,纠正他们的发音,课堂氛围极好。这门课采用小班制教学,小小的教室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授课老师的亲切教导也激发起大家的学习兴趣。
“明星”课程自然离不开一名好的老师。林宛莹老师开设这门课程从2014年至今,将近四年时间,作为老师,她希望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有所收获。因此,在学习语言之余,每一节课她都会穿插许多关于马来西亚的国风国情,包括马来歌曲与诗歌的吟唱,以及旅游胜地等介绍,从国家的历史背景到今日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等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情况都涵盖在课程之中,结合学习,借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学期末,她还贴心地准备了马来西亚的小点心给同学吃,同时也亲手给同学们制作具有马来风情特色的小纪念品如书签,送给每一位选修的同学,据说校园里凡选修过马来语课的同学手中都有那么一张用马来手工蜡染布料“BATIK”制成的精美书签。她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选课的学生们能够认识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也希望有朝一日,学生可以到马来西亚旅游,甚至去当地就业发展,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这两年,应同学要求,林宛莹又开设了《基础马来语下》,为希望深入学习的同学提供支持。此外,她还增设了“姐妹课”《马来西亚文化与艺术》,同样广受欢迎。《基础马来语》这门课重在学习和掌握语言,而《马来西亚文化与艺术》课则着重在了解马来西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文学。
新闻传播学院李安娜觉得林宛莹讲课非常有趣,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很多的文化,让她对这个国家神往。“这些文化不是去看书看电视就了解得到的,书上和电视上都没有老师这个当地人给你讲来得更生动、系统 。”
在林宛莹这位土生土长于马来西亚的华裔教师看来,每次给同学上课都相当于带学生到自己的国家做一次文化巡礼。通常上完两门姐妹课的同学都热切期待自己能够去趟马来西亚,亲身体验,并实践使用自己所学到的基础马来语。或许,这就是师生之间是相互的成全吧。
《品悟西游:敢问路在何方》:从心论道 品悟人生
《西游记》作为一部喜闻乐见的经典著作,大家都不陌生,但能参悟其中奥妙哲理的人却少之又少。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周昌乐从治心方法的角度,来发掘《西游记》有关修心养性的思想方法,品悟西游,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我提前二十分钟到,前排就没座了”,坐在后排的一位博士生小赵如是说,面露遗憾。其实,对于这门课,有座位已是件幸运事了,不少同学是站着听完课程的。这是一门只对本科生开放的课程,来上课的却不单单是学生,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社会人士,甚至南普陀的僧人。
第一节课,周昌乐开宗明义,先引论西游其书,而后阐明宗旨,后半节课介绍了读懂《西游记》的背景知识,《性命圭旨》,各种卦图,干货满满,虽然对新人来说晦涩难懂,但还是让人对老师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深深折服。
因为喜欢佛家和道家思想,经济学院本科生严玄烨选了这门选修课。课程内容虽然和她预想的有所不同,却绝没令她失望。课程不同于大众文学的角度,而是从心法修炼来解读西游。她坦言:“上课只能听懂七八成但还是愿意坚持下去。”更多人来听课是冲着老师来的,“听完周老师的课,心会莫名的静下来,他有一种魔力“,法语系的鹿泽新说。
周昌乐教授学贯文理工医哲,头衔耀眼,却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现在大学生压力大,负担重,存在不良心态,我开这门课,就是想让大家修身养性,让大家感到幸福”,周昌乐说,会选择《西游记》,一是因为是名著大家都熟悉,二是因为它本身有治心的道理在。周昌乐还特别强调,要把从书中,从课上学到的东西践行到生活中,要让自己少一些烦恼。在周昌乐的课上,无论是谁总能有所了悟,老师偶尔还会科普有关脑科学的知识,每节课毕均是掌声雷动。
《西游记》把道教内丹派理论和道家与佛家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争论与冲突融合于故事之中,它是一本巨著。因此,学完这门课不止于懂《西游记》,更可以悟人生。
《宝石鉴赏》:璀璨宝石,庐山真面
绚丽夺目、异彩流光的宝石惹人喜爱,它们出自岩石,却美丽而高贵,是大自然珍贵的馈赠,然而破解了它们的结构组成后,人造宝石、以次充好遍布宝石市场,怎样读懂宝石,如何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引人追索。
尽管所开课程始终笼罩着“网红校选课”的光环,黄雅熙在接受采访时却十分谦虚亲切。她从一位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老师手中接过接力棒,结合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希望能够系统地为同学总结出宝石鉴赏相关的知识,避开单讲材料的枯燥无味,又让同学们能够在欣赏宝石的诱人外表之外,了解更加内在的东西,如何根据基本性质进行鉴别,同学们即使称不上是行家,却也能成为一个入门者。
课程安排从宝石基本类别、性质讲起,为后面的实验课程埋下伏笔。在学期中安排了三周实验课,让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实验室“实地鉴宝”,真正使用鉴赏相关仪器,揭开红宝石、蓝宝石、玉石等宝石的“真面目”。老师为保证实验效果,将班级同学分成三批,在实验时可以一对一进行指导。实验室的实地观赏、品鉴总是叫人为之神往———黄雅熙介绍到,实验室的宝石是学院经过挑选采购而来,可以称得上是货真价实。同学们除了在课堂上围绕着宝石的“写真集”啧啧称赞,更希望到实验室一睹宝石真正的“芳容”,当一回目光犀利的摄影师。
“在这门课上,我们能见到真正的实物,揭开宝石看似神秘的面纱。”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王若昀,在上过这门“爆款课”之后说道。实验部分的确为这门课程增色不少。“宝石鉴赏这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又浅显易懂,对于任何非理科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能够学到知识的课程。”
有一个机会可以涉猎不同的领域,选一门课邂逅智慧的花火,领略另一番风景亦让人心动,不一样的校选课,不一样的学科魅力。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身处多元、自主的厦大,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不盲目跟从,更不因追求“好过”“分高”的功利目的选课,而是听从内心兴趣指引,真正用心去发现校选课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