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吃泡面遭怒怼,换位思考又如何
文:张成鑫 钟佳雪
近日,一段乘客在高铁上吃泡面遭女子高声斥责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尽管当事人、高铁工作人员均已作出回应,舆论的热潮还是无法平息,网友们各执一词,就高铁上能否吃泡面的问题展开争辩。
暂且放开高铁上能否吃泡面的问题,视频中女子在公共场合高声斥责的行为,就是文明的体现吗?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女子高声斥责,挥动着食指,对准乘客,全然不顾其他乘客以及乘务员的劝说,在长达四分钟多的时间里,不停地宣泄着心中的不满。她并没有关注到其所处的环境是公共场合,车厢内有多少乘客因旅途而疲乏,期待片刻的休息……且不说高铁上能否吃泡面,我们能够明确的一点是,公共场合不允许大声喧哗。道德应该从自身做起。
在整个对峙的过程中,被该女子斥责的乘客均没有对该女子做出任何谩骂回击的行为,而是一直以正常沟通的方式来回应该女子,反观该女子,激烈的言辞中,“孙子”、“败类”、“吃屎”等极不雅的词语一一出现,上一秒还在声讨,斥责乘客吃泡面影响孩子,下一秒便以“这是我的孩子,关你屁事”来回怼乘客的关心。试问,相比泡面的味道,你此时的“骂街”形象是不是更容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在掀起舆论热潮之后,女子也做出回应,表示孩子过敏沟通未果才发飙!高铁上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食用泡面,男子在高铁上吃泡面的行为并没有违法,即使女子孩子对泡面过敏为事实,其也没有在公共场合禁止他人吃泡面的权利,孩子过敏并不能成为她辱骂行为的借口,其大可以以温和的言语加以劝说,总比大声辱骂来得有效。
假设这事情是这样的:
男子高铁吃泡面能自身意识到味道很窜,这时孩子的母亲过来以商量的口吻说:您好,我们家孩子对泡面味道过敏,能麻烦您快点吃或者到餐车去吃泡面吗?毕竟我带着孩子躲到别处去不方便,而且泡面的味道在车厢里也不容易散开。
如此一做,这些小事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生冲突,拳脚相向甚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虽说女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她换一种方式,友善地进行沟通,或许事情就不会变成如今的局面。令人无奈的是,从事后当事人的回应中,我们还是没能看到其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只言自己的“理”,却忽视了自己的“无理”之处。
当然,我们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在高铁上吃泡面,毕竟高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刺激性气味大的食物的确容易造成周围人的不适,在车厢中用餐的人可以尽量加快自己的用餐时间,及时清理,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尽量照顾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生活中矛盾和纠纷就减少很多。
每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也不尽相同,有可能你一句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或者无意中的一些行为就违背了某些人的原则。这时作为损益方就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另一方则应退一步行事,这样双方就用平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和谐就从这开始诞生。
在像这样宿舍的集体生活中,矛盾也时有发生,而这些矛盾往往都由很小的事情引发,比如舍友开黑玩英雄联盟,激动之处常常表现的十分兴奋,甚至放声大叫,这就影响到了想要安静读书或者休息的人;亦或是有人喜欢早点休息,可又有些人喜欢熬夜学习等等,大家都想满足自己的需求,都无可厚非,这时就需要大家学会妥协,懂得宽容,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有相对存在的平衡。
换位思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弄清楚对方需要什么。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
人应该常常往上看,往远处看,这样才会长高;老是低头想着如何去捡便宜,是会驼背的。
换位思考,有舍有得,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