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服务乡村振兴
华大启动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
本报讯 未来3至5年内,华侨大学将组织港澳台侨学生上千人次,深入福建一百个乡村,围绕扶贫、扶智目标,开展慰农、惠农服务,引导港澳台侨学生争当乡村代言人,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4月10日正式启动。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港澳台侨学生有计划、长时间、大规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育人活动。
“我就想拿着相机,为乡亲们拍一张全家福,一百个乡村,一百张全家福。回到香港,我可以和家人们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美好的乡村图景。”华大“菁英学堂”学员、香港学生王珍妮说。
和王珍妮一样,拥有这种质朴愿望的港澳台侨学生还有很多。对此,华侨大学积极回应并大力支持,启动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鼓励和引导更多港澳台侨学生走进乡村、服务乡村,了解和感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和国家认同。
据悉,“百村千人行”的第一村是“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赤溪村。4月20日,由华侨大学马来西亚侨生于1997年创办的二十四节令鼓队,将走进该村进行文化下乡慰农演出。
有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参与的戏曲广播体操队,也将于近日启程,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筹组乡村戏曲广播体操队。
“二十四节令鼓和戏曲广播体操队的文化下乡慰农演出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港澳台侨学生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系列惠农服务,真正深入乡村大地,特别是要走进更多的边远山区、老区,到贫困乡村去,尽己所能,服务乡村。”华大党委副书记刘斌表示。
据悉,华侨大学将采取“走进去”和“请出来”相结合的思路推进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走进去”方面,主要实施“五个一”计划:走进乡村,组织一项慰农演出;走进农户,记录一份村民访谈;走进农田,开展一次农耕实践;走近留守儿童,举办一场乡村读书会;走近空巢老人,拨打一个亲情电话。“请出来”方面,主要实施“四个面对面”:筹办乡村论坛,实现与村支书面对面;筹组乡村艺术团,实现与农民面对面;筹集公益基金,开展夏令营,实现与留守儿童面对面;筹建“八闽乡音”APP等互联网平台,实现与乡村面对面。
“共你翻山越岭,百村千人行……为你,为我八闽乡村,为可爱的祖国,千山万水,山川湖海,百村千人,你我同行。”启动仪式上,港澳台侨学生庄严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