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里的解忧人——教科院陈顺森教授访谈录

陈顺森,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中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兼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兼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年福建省优秀教师。

走进体验馆木屋的内室里,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伴随着琴音袅袅,风雅显现。阳光透过屋顶的玻璃窗洒落到我们身上,惬意极了,陈教授为我们斟了几杯茶,动作轻缓,亲切随和,谈笑间让人感到踏实而自在。

坐在木椅上,抬头,八个大字映入眼帘:顺其自然,生生不息。陈顺森教授说这是他的理念和座右铭。“顺其自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去发现并引导来访者的自然天性;生生不息,是我希望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来访者通过心理辅导也能够向积极的方面去发展。”

“解忧杂货店”里的故事

体验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精致的玩具模型,琳琅满目,使人仿佛走进了一个精美的饰品杂货店。这些玩具模型有的是从店里淘来的,有的是陈教授设计定制的,用于摆放玩具模型的陈列柜更是陈教授一个获得国家专利的特别设计。

体验馆里来往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老人、小孩、患有抑郁症的少年、有过自杀念头的女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段悲伤的故事。这些年,陈教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那些“说不出来的秘密”上,那便是为自闭症儿童进行心理治疗。

两年来,他带领研究生为近20名自闭症儿童提供200余人次箱庭游戏治疗,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陈教授和我们聊到了一个目前就读六年级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小孩。初次见面时,小孩的语言障碍较为严重,陈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在箱庭游戏中陪伴了小孩两个月后,小孩才终于开口发声。陈教授用了前后六年时光陪伴着这个小孩,如今小孩已经能够主动和他人打招呼了,基本上能跟上同龄人的学习。

陈教授和我们讲起这些暖心的故事时,就像是一位父亲讲起自家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成就一样,他为孩子们感到骄傲,笑眼里藏不住的,是慈爱,是祝福。

结缘“箱庭”  从质疑到喜爱

箱庭里的细沙,柔软,温暖,散发着阳光的气息,呵护着人们的梦境,人们建造起内心的堡垒,又挥手扬了它。

陈教授邀请我们也玩了一次箱庭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真的能够切身体会到箱庭的魅力,从一个人的动作、所选择的玩具和玩具的摆放方式中,你能够大致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但当大家在游戏结束后阐述自己动作背后的缘由时,很多想法又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正如陈教授所说,“箱庭”易学难精,而在“学精”这条路上,陈顺森已经足足走了16年了。

2001年首次接触算起,陈教授已经和“箱庭”一起度过了16个春秋。然而与“箱庭”的初次相遇,他的态度可不是这么“友好”。

2001年,陈顺森前往河北大学进修,就在那时,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箱庭。导师张日昇教授从日本带回一套箱庭,但并没有人去使用,他的师兄师姐告诉他,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摆摆玩具就能把问题解决啦?当时我很怀疑。但很多时候就是有这样一种感召力,你越怀疑就越会去了解它,越了解它就越喜欢它。”后来在导师的课堂上,他获得了一次亲身体验箱庭的机会,当导师通过这些载体说出他潜意识中的一些信息时,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明明没有想那么多,但是所摆放的每样东西却把自己没想说出来和不为人知的一面给展示出来了。

从此,陈顺森决定将箱庭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这个前人还未充分开发的领域里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科教相长  传授“独门秘笈”

曾经有学生问陈教授:“您认为您成功吗?”陈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认为是成功的,成功体现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了学生的看家本领。”

为了使学生掌握箱庭疗法这种非常适用于学校情境的心理咨询方法,自2006年起,陈教授在全国率先为心理学学生开设箱庭疗法课程,精心打造学生专业特殊技能,通过系统讲授、过硬训练,使用箱庭疗法已成为我校毕业生求职、工作时的特色技能,也就是陈教授口中的“独门秘笈”。

作为大学教师,他将心理咨询工作经验成果融入课堂;作为心理咨询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大量接触成为他做心理辅导的资本。这些年,他将研究的重心集中在箱庭疗法上,积极地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都是最新的。

两年来,陈顺森教授还继续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省厅级科研课题研究;带领团队在NeuroImage、《教育评论》《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等重要期刊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专著《箱庭疗法:摆出心世界》荣获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漳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选为箱庭疗法课程教材或教参。

文学撞上心理学的反应

本是中文系毕业的陈顺森,因得其良师益友(今文学院院长黄金明教授)的指点,转向教育心理领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百般思量,却误打误撞进入了心理学领域。

“当时在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有四个选择。当贺国庆院长介绍有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专业时,听到这俩专业的名称我就问是不是都要用到英语,他说那当然啦。我当时英语很差,就不选这两个专业了。还有一个是现代教育技术,要用到计算机,我也不太行。最后还剩下一个教育心理学,感觉好像还不错,就选了这个专业。后来才发现,这个专业又要用到英语又要计算机技术,还要学高数。”说到这儿,我们都被陈教授绘声绘色的表情语气给逗乐了,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岁懵懵懂懂的陈顺森的表情。数学对于中文系毕业的他确实是有难度的,不过勤奋好学如他,通过帮助师兄师姐做实验,他从实践中习得经验,师兄师姐们也乐意教授他相关知识。

在箱庭游戏中,你所摆放的玩具可能会被他人挪动,甚至被埋进沙子里。人生亦如此,处处皆意外,只是意外背后往往别有洞天。中文系出身的陈顺森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文学视角融入心理学,这种理解方式让其在心理学研究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我觉得箱庭和文学是很相似的,都是根据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都是一种审美的创作,就像雕琢艺术品一样,你总希望文章写得更有味道一点,箱庭做得更漂亮一点,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的状态。” 在陈老师眼里,箱庭是无字的诗,立体的画,浓缩的景,有形的歌,静态的舞,无声的剧。

从陈教授与我们的对话看来,文学与心理学碰撞的产物不仅是心理学的艺术创造,更是对生活的哲思。在玩箱庭游戏的过程中,他总是金句频出,用游戏“戏说人生”,幽默而不无道理。作为体验馆的首席专家,陈教授时刻给人带来一种安全、自由和信任感。

从事心理咨询这么多年以来,陈顺森教授收获了很多,出书、发表论文,做演讲、培训,致力于公益心理救助等等,可以说做得相当成功了。然而要有多努力,成功在别人看来才毫不费力。当他人在享受周末休闲时光时,他在埋头研究课题;当别人沉浸在陪伴家人的惬意中时,他在办公室里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待一位又一位来访者……

而对于这些工作,他总是保持着一颗谦虚敬畏之心,“虽然我们付出的努力并不多,有时就陪来访者说说话,做做箱庭,但就是这么轻轻拉人家一把,帮助他们从过不去的坎儿里跳出来,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郑若琪)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