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挺:从小塔到大塔的化工王国

从小塔到大塔
在化学工业中,煤、石油和天然气既是能源,又是宝贵的原料,大致用作原料的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当前我国正处在资源短缺的大环境中,如何节省能源,提高原子经济性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但又竞争十分激烈的研究课题。
1994年,从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开始,邱挺就一直潜心致力于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力求提高单程反应收率,把物耗和能耗降到最低。二十多年以来,他历尽心血筑造的化工王国硕果累累,已经从实验室的小塔,变成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大塔。2010年,他着手建立了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博导、硕导组成的年轻的、富有创新意识的“化工过程强化”科研团队。团队核心的研究方向是反应精馏这一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长期不懈的实验,夜以继日的研究,他所带领的团队开发出醋酸甲酯水解、三氯氢硅合成等十余项反应精馏工艺和装备成套技术,在中石化仪征化纤、泰国TPT等30余家企业实现工业化,新增利润近 8.6 亿元。这些成果获得了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三废资源化利用方面,邱挺主持研发的“PTA精制废水回用技术”根据废水中有机物的特性提出 PTA 精制废水萃取处理新方法,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大幅度减少废水排放,推广应用意义极大。现在,由于取得的成果在化工界得到肯定,越来越多的企业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因此除了本职工作,他还要经常去企业调研接洽,每年,他都要坐飞机60多次,这意味着一个星期就要出差一次。
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作为石油化工学院的副院长、反应精馏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他主要分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研究生培养等。修改论文、编写报告、思考课题……每天,他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吃饭对他来说已然是一种负担了,因为他心里还惦记着很多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是没有时间午休,上午在泉港上课,下午又赶回旗山校区,有时真怕自己在高速公路开着车就睡着了。”
忙于工作,家庭就很难顾得上,对此愧疚和感恩之心常在。十三年前妻子怀胎十月,他一次都没有陪她去医院产检,十三年后的今天,他依然如此,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化工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第一完成人,邱挺获得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又获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即便如此,面对他心目中的“化工王国”,他依然感到任务艰巨,丝毫不敢懈怠和放松。
每年的春节,他只休息几天,其他时间都在实验室或者在写材料。他经常和学生一起通宵做实验,下工厂开车调试,全国各地来回地跑,舍不得半刻休息,在他看来,为化工熬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理论和实践成熟了,此时真是他化工王国搭建砖瓦之时。
一节课擦三十次黑板
如果给你一天自由的时间,你最想做什么?他笑笑说道,“睡觉,什么都不想,倒头就睡。”邱挺今年43岁,因为长期劳累,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显得更老一些,然而,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化工研究来得更重要。
2013年,我校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正式招生。每周总是有那么两三天,他一上午忙完旗山校区的工作,匆匆地去食堂吃完饭,就自己开车从福州到泉港校区上课。
每节课他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解疑答惑。虽然中午没有休息,但他依然调整自己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学生表示,“有时候一节课邱老师要擦三十多次黑板”,一遍一遍地板书,不知疲倦地讲解,从深奥的理论到中试一线的生动案例,看着学生们在下面不停地记笔记,提问题,邱挺倍感欣慰。
他常常和学生说,你们现在还年轻,正是学习的好时光,学习化工,把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都打扎实,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肚子里有东西了,心才不会空。化工六班的张洁说,“热力学在我们专业课里面是最难的科目,邱老师却能把原理讲得能让我们明白到心里去。”
这就是邱挺,一个四十多岁就不少白发的年轻教授,永远都是说得少,做得多,在构建自己的化工王国的路上,不知疲倦,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