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别短了生活


  近来,以快手、抖音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在青年群体中日益火爆,“日常一抖”甚至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抖音为何能一下子占据短视频的半壁江山,吸引大批年轻人涌入?原因大概可以归为其市场定位明确、宣传力度大、内在功能完善。短短15秒就有成名的机会,是不是一个让人非常心动的选择?
  从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网红梦”切入,短视频平台利用人们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迅速发展。这类软件的火爆,恰好印证了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在短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和各种各样的生活,满足了对他人生活的好奇心,从中获得了愉悦感和群体归属感。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映射或强烈对比,让人们享受着感官的刺激。于是乎,不断地向上滑动屏幕,不断地刷出新视频,不断地消费时间,不断地消遣生活,不断地将生活娱乐化。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要明白,短视频只是消遣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本不该是生活的重心,更不应因它而破坏生活原有的平衡。
  事实上,自媒体软件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观看者们并不能高枕无忧。大部分受众的表达欲望随着短视频普及化、日常化得到了满足,随之而来的短视频内容素养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已有不少案例显示,受众对于抖音内容的盲目模仿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甚至触犯法律。许多家长更是纷纷斥责视频内容低俗,荼毒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视频内容同质化,评论区乌烟瘴气,对作者的人身攻击……网络暴力依然无孔不入。诚然,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软件开发平台本身,用户也有一定责任,但是平台审核监管不力,确实也让人担心。
  我们既是自媒体时代的弄潮儿,也有可能会被时代的巨浪打翻。自媒体创业“教父”罗振宇参考国民总收入 GNP,提出了“国民总时间”概念。“国民总时间”是给定了的,因此争夺用户时间成了一场“零和博弈”,给你的时间多了,给别人的就少了。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软件、应用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的挤占你的时间,直到你自己的时间消失。
  抖音能占据音乐短视频市场这么多的份额,在争夺时间方面显然也是佼佼者。有人一刷抖音动辄就是个把小时,号称“根本停不下来”,因此不得不警惕的是,我们是在娱乐,还是“被娱乐”?当看视频变成了我们的主要消遣方式,缺乏自制力或是放松警惕沉迷其中则会使人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上进的动力。长此以往,志气消磨,让人难以抵抗。因此,当代年轻人确实应该警惕,别让抖音“抖掉”了我们的青春。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时间的碎片化也逐渐成为常态。短视频在生活中最恰好的位置,应该是作为调节生活节奏的一种娱乐方式,但不能让短视频再来切割本已琐碎的个人时间。短了视频,但别短了生活。谨慎面对披着自媒体外衣而“被娱乐”的风险,要相信,生活本身远比视频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