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黎园·遇见最美师生】

人物·李琳说

 

 

 

(一)备好每堂课从举好每个例子开始

李琳老师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你课讲的好不好,学生们可能评价不出来。但是你有没有用心,她们肯定能感受得到。” 

她也用自己的教学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她的毛概课不仅一点都不催眠,而且深受学生喜欢。

李琳老师的课魅力有多大?曾经有一位12级的学生因为受伤休学,复学后念念不忘李琳老师的课,又重返找李琳老师的课堂听课。

当然了,对于一位站在讲台上14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把教材讲透讲已经不成问题,但如何维持住学生的兴趣点才是教学难点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是李琳老师对自己的死命令。在每学期开学前,李琳老师定会找好新的案例备课。

对此,李琳老师说,我们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不一样,时事政治是一直在发生的。如果我偷懒,再把2005那些个案例讲给你们听,你们肯定也是不想听的。

把一堂课想要讲得好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给学生讲出更新的东西。 

(二)讲什么、怎么讲学生才爱听

“当年你不想听的东西,不要再搬过来给学生讲。”

“我没有忘记自己当学生时候的那种感觉,政治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是不感兴趣的。”

李琳老师执教14年,一直不忘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喜欢听什么,怎么讲学生才愿意听。在她看来,如果自己都不想听的东西,试问别人怎么听得下去呢?她俏皮地对我们开玩笑说:“我当年不喜欢听的,现在拿来忽悠学生。报仇吗?冤冤相报何时了~”

正如,感动不了自己的,也别想感动别人。自己不愿发在朋友圈的,也没指望别人会转发。

她在学生时期不爱听的,就不会搬过来给学生讲。换位思考,她觉得站在学生的角度(会)喜欢听的,她就会下功夫讲好这个例子,让学生入耳、入心,而且每个学期都会准备活泼新鲜的例子。

对于这个观点,李琳老师说“学生一点都不傻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感受得出来你有没有用心。”

(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李琳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个本子,记录自己教学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进。

采访得知,这学期她上会计班、电商班、室内设计班的毛概课。

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有哪些“包袱”抛出去是没有响的,有哪些是同学们会难理解的,她在下课后都会认真的记录下来,加以反思,改进。

尔后,在另外两个班级上课时,会针对班级专业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课后专题。

在讲十九大经济专题时,为了让每个专业更好的了解经济,会计专业的作业是“新时代的会计专业”,电商的作业是“新时代的电商专业””,而室内设计也是专业对口的“新时代的室内设计”。

常常反思,时刻改进。记录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是李琳老师热爱学生的心。

(四)看淡荣誉

对于2015年获得全国一等奖,李琳老师十分谦虚。

“名声大也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我们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荣誉中。

当初获奖时候是高兴的、骄傲的,但都是过去式了。15年时获得“XX奖”,当下很骄傲、很高兴就够了,更重要的怎么往上走。

过去的荣誉都放在心里,活得宽一点、广一点,去做更好的事情。”

业余生活中,李琳老师兴趣广泛,很喜欢看书,也喜爱绘画,“如果自己的知识面都不够‘广’,怎么让学生学到更多?”

(五)李琳老师教你辩论小技巧

李琳老师不仅课上受学生欢迎,在每年学校举办的辩论赛上,李琳老师也是担任重量级评委。生性和蔼的李琳老师在课下也时常接受学生的各种发问。

对此,小编也不想错失机会,利用这次采访,向李琳老师请教了一些辩论小技巧。以下是辩论技巧“李琳说”。

立论是重中之重!观点能不能立起来主要看立论。辩论大家最关心的也就是“攻”和“守”。大家都知道立论要有2—3个立论点,但是大家通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这2—3个立论点的关系没有展现出来。因此在立论过程中,应该选一个论点作为自己的主论点,其他论点作为主论点的递进和补充说明。这个逻辑思维应当要有。

立论要做到简明扼要、切中要点、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没有最完美的“攻”和“守”。“攻”要有“来”,有“去”。“来”,来自于你的主观点;“去”,是攻击对方的主论点。“守”,是阐明自己立论基础。

在辩论过程中,案例无法绕开。案例,具体诠释着立论。案例,可能无限多,不过辩论所选案例,一定要契合辩论的立论。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以是否契合立论为准则进行筛选。   

(六)番外音:理性与感性的李琳老师

 “人的职责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性”,学哲学出身的李琳老师是理性的。

看完全媒体学生记者站学生记者简丽采访笔记,李琳老师身上的思辩气质扑面而来。这种思辨精神体现在她时刻反思教学,反思自己,并对这一熟悉的世界保持一定限度地追问。

生活如潮,兀自滚滚向前,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李琳老师不为外在世界所裹挟,看淡荣誉,守住淡定,保持一份从容。这份淡定和从容,是不丧失自我的理智,更是一种“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的勇气。

面对教学,面对周遭世界的李琳老师是思辨的,理智的;而面对生活,面对学生,李琳老师则是感性的,风趣的,飒爽的,轻快的,明朗的,美丽的,充满着热情。

李琳老师得知被学生认可的反应是可爱至极的,她俏皮地回答:“哈哈哈,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下学期还在学校的话,欢迎来听课”。心系学生,必有回响。当一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