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 “增负” , 大学不应轻松 “混” 过



  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其后,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
  长期以来,大学“严进宽出”的现象饱受人们诟病,在中学的长期高压之后,更多人被“等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句话所洗脑,在大学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打游戏、睡懒觉、刷手机、逃课……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选择。面对着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所拥有的丰沛资源,却无动于衷,逐渐失去了向学的动力,迷失了探索学识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在提倡中小学“轻负高质”却迟迟难以实现的今天,相信也只有大学真正能够做到“宽进严出”,才能有效促使中小学进行“减负”。
  自律不足,他律来助。网上曾有调查显示,近40%的人后悔“虚度大学光阴”。而青年大学生自律不足,专业课不认真上,选修课不愿意上,迟到旷课,论文复制黏贴、东拼西凑,正是造成遗憾的主要因素之一。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按要求完成本科学分的学生降为专科,2018年就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在学生中引发震动。所以只有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合理增加学业负担,改变考上大学等于进了保险箱的认识,使学业平平的人为能否毕业而感到担忧,为能否成功就业而面临挑战,不断减少轻轻松松就能毕业、就业的情况,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让本科教育更有质量。
  严师出高徒,严教出人才。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刻苦读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的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的挑战性和就业的难度,是社会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学积极引导学生刻苦读书,把“水课”变成“金课”,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的难度,有效杜绝“混日子”、“混文凭”的情况出现,实现合理“增负”,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其学习的兴趣,把大学生“增负”的成果真正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增负”不应只是简单的“增负”。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说,我们要给大学生合理“增负”,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学分、增课时、增作业,而是要增加大学本科教育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简单地强调纪律约束性,在量上进行加压,虽然实现了对大学生的“增负”,却有违了“增负”的初衷,只有通过合理“增负”,聚焦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助推大学生有目标有毅力去学真知识,才是“增负”应有之义。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马行千里亦需要人的鞭赶。只有对大学生增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合理负担,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努力读大学,学到真本事、增长真才干,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2016级文化产业管理产业专业 胡鑫杰)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