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搅拌摩擦焊技术推广者、我校学术期刊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宫文彪教授
《厉害了,我的国》中的工大底色
人物档案:
宫文彪,校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材料加工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9 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被 SCI、EI 收录的论文 30 余篇;获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起草铝合金焊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国家标准两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吉林省首届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1 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1 项,2015年科技成果转化省长专项基金 1 项,是长春市政府特贴获得者和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国内轨道客车制造业率先提出将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于高速动车、城轨、地铁等车辆铝合金车体的制造,在省科技厅和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共同支持下,经过 5 年多的试验研究于2011 年成功地用于铝合金车体部件的制造,至今已在包括长客股份公司及多家配套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使得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行业引领示范作用。
《厉害了,我的国》在各大院线热映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纪录片。其中,中国车 ---- 奔驰的“复兴号”高铁,成为了中国制造与中国速度的典型代表。“看到奔驰的‘复兴号’高铁,心里非常自豪,因为其中有我的贡献。”宫文彪在看完《厉害了,我的国》后,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到。这条微信在工大人的朋友圈迅速被转发并点赞。原来,宫文彪教授的科研项目“搅拌摩擦焊先进制造技术在铝合金车体上的应用开发”被成功应用在高铁车钩座、连接板、裙板,顶板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特别是 84mm 厚的车钩座采用传统的弧焊技术已无法完成制造。这是我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生产实际所需开展,将科研成果落在吉林大地上的真实体现,更是我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底色传承的生动写照。
他让搅拌摩擦焊技术在长春扎根
宫文彪不是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发明者,但他是这项技术在中国高铁事业中使用的重要推广者。搅拌摩擦焊技术是英国焊接研究所(TWI)于 1991 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主要用于解决铝合金等低熔点材料的焊接。2007 年,宫文彪到当时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焊接方面研究与教学的教师,他敏锐地发现搅拌摩擦焊技术在轨道客车铝合金车体制造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等不靠,说干就干。当时吉林省内还没有专用的搅拌摩擦焊设备,他查阅资料,根据搅拌摩擦焊的原理,利用铣床自制了一个小型“焊机”,设计加工了搅拌头,一天又一天地在车间里试验。直到某一天,一条平整漂亮的焊缝被焊接出来了,经过分析测试,宫文彪拿着样品和测试数据找到公司领导,向领导提出了建设一条搅拌摩擦焊中试生产装置的请求。
“这项装置主要用来焊哪个零部件?”
“先在车钩座上试验然后在推广到整车。”
“需要多少钱?”
“大约 300 万元。”
公司领导仔细看了试验件,看到宫文彪的焊接样品后,同意了宫文彪的建议,让他放手去做。
“那时候只有北京的一家公司得到授权能做这套设备”,但是搅拌摩擦焊这项技术走进国门的这五年,很多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具体的工程应用案例不多,特别是在轨道客车制造上还无先例可依。一切都需要宫文彪自己去解决。
偌大的生产车内,公司给划出的一隅变成了宫文彪自己的天地,他亲自起草技术条件,确定技术要求,参与设备的组装和调试,和长客股份公司设计处的人员跑到辽宁中旺集团协调更改模具,挤压出适合搅拌摩擦焊接的车钩座型材,他的博士后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既是技术员又是工人,当时没有配备操作工,宫文彪就自己亲自操作设备。事事亲力亲为,天道酬勤。2010 年 11 月,通过公司组织的专家的评审,宫文彪开发完成的车钩座厚板搅拌摩擦焊技术首先应用于武汉地铁匙角 - 汉口地铁线枕梁等厚板部件的制造。看到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先进、高效,2012 年长客股份公司又投资 365 万美元开始进行第二套五轴四联动搅拌摩擦焊设备的全球招标制造工装,宫文彪又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全程参加了设备技术条件的编制和评标工作,一年后,世界上可焊接长度最大、功能最先进的第二台搅拌摩擦焊设备投入使用,专门用于地板等大部件的制造。至此,搅拌摩擦焊技术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这项技术在宫文彪的推广下,深深地扎根在长客股份公司。
他把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在高铁车体制造上
2013 年底,吉林省泰浩轨道客车装备有限公司(简称“泰浩公司”)由机械加工企业转型为轨道车体结构(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