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

写一封信送给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暖心厚重的姜黄色信封,再贴上一枚自己精心挑选过的邮票,一笔一划写下名字与地址,将信封投进路边的一个邮箱,寄往远方的那个他,不问来信。

看惯了作业纸的白色稿纸,看惯了手机屏幕的灰白色,看惯了电脑屏保的绿色,看惯了地板砖的青灰色,看惯了高楼大厦间色彩复杂的世界。乍看一眼那许久未见的绿色与橙色,两者相互交织,二者颜色鲜明,心里一触立马变得沉重,泛起一片涟漪。

它在这风雨灰尘中默默地伫立了几十年,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它静静地注视着几十年来的周遭变化。它不能说话,只能无声地看着来来往往匆忙赶路的行人。它孤独着,妥协了,它最后彻底沉默了;但它渴望和别人说话,它可知道很多有趣的故事!可是却好像也没人与之分享。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来往的人也逐渐增加步频,或许是回家或许是赶路也或许是……它深沉的叹了一口气。时过境迁,作为曾经的信息交流的枢纽,到如今沦为一个时代的落寞者。

可是时间久了,一切通过金属物的传播都丧失了人性之间有温度的,有人情味儿的交谈。冰冷的金属物终究是抵不过人心温暖的交流。整日流连于手机的我们,渐渐地丢失了与他人见面沟通的能力。手机上聊的热火朝天,而见面却不知从何聊起。手机上长篇道歉的话语,可能抵不过两人见面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次牵手一次真正的交谈。

"鸿雁传书,眉目传情"一封信件重量轻如薄翼,但文字表达的感情确是厚重的,经过了邮差万般蹉跎终于送入收件人手中,收件人双手捧接过沉甸甸的信封,放于心前,闭目感受。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一封家书见字如面,此时的信件或许有点一字"千斤"的意味了。

信件,邮递筒,邮差……等一类的老物件渐渐在退出舞台;一代"武侠"金庸,著名主持人李咏,陪伴我们童年时光的评书人单田芳等人的相继离世;时代交替,新兴事物的兴起,我们更应该坚守那一份厚重的直击心灵的最真实的触感。朋友,拿起笔写一封无问地点的信,感受那笔尖与信纸的摩挲声,一笔一划,用心静静聆听静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