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学子让创业拥有DNA



在今年我校建校72周年校庆日,由校友联络和教育基金管理处、校团委主办,商学院团委和创业者协会承办的第29期创业大讲堂———让吉大学子拥有创业DNA吸引了众多学子。中国十大天使投资人、吉大校友基金创始人、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上海九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米小芽”创始人肖波,长春市乾源志远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耿斌,北京泛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弘尧等,身为知名投资者、企业家、创业者的校友分别向母校师生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共同分享了他们的人生体验。
吴世春:梅花天使投资人慧眼识珠吴世春1995年考入原吉林工业大学材料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华为、百度工作,是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从业者。2004年开始前后进行了4次创业,于2004年和孙志强创立商之讯,2006年和陈华创立酷讯网,2009年和陈麒麟创立基调网络,2011年和陈超仁创立乐呵互动,从而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其中,投资大掌门40万回报6亿;趣店1000倍回报;2014年创立梅花天使创投基金,管理60亿资金,投资300余项目。
2017年发起成立吉大校友基金以支持校友创业。说起这段故事是母校情结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上海吉大校友投资了2亿到高瓴资本。他看到在互联网时代,母校无论在创业还是资本方面都是缺席的。所以,吴世春决定发起吉大校友基金会,希望能够让母校毕业的企业家直接获取投资收益,让吉大学子创业直接获得快速的资本支持。在北京校友的大力支持下,今年5月吉大校友基金1期投入运行,基金规模5000万,预计今年国庆节后,将启动吉大校友基金2期募集,规模是2个亿。
从一个普通创业者成为独角兽的创始人,吴世春认为应具备5个条件:一个最合适创业的时代;一批偶像和榜样的力量;一个背后的超级天使投资人;一群价值观一致的同行者;一种无畏前行的特质。结合拼多多、今日头条等企业的成功案例,他认为,当我们在投资时要放眼全局,向下分流到三四线城市也是现代企业在红海中逆流而上的一方面;选择创业很苦,但是坚持下来却很酷。他盼望吉大学子也能走出校园,培养一种创新创业的精神。最后,他引用小说《三体》中的一句话:“弱小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知识、技术在不断地贬值,但创业有着无限的可能。
肖波:创业,人生的第二曲线肖波是上海九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米小芽”的创始人。公司从田间到餐桌一站式服务的农业创新型企业,旗下品牌“米小芽”是中国6个月至6岁宝宝的专属大米,为宝宝提供新鲜营养、安全便利的多谷物营养产品。1999年肖波毕业于原吉林大学材料学与工程专业,曾在劳斯莱斯Rolls-Royce、通用电气GE等著名公司担任高管,2016年辞职创业。
他是吴世春的同学,创业的情怀与激情将两人联在一起,从而他们有了深入的交流。2013年创业的萌芽在他的脑海中浮现,2014年1月便在东北舒兰建立家庭农场,2016年4月成立上海九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月获得梅花创投、AC加速器投资,2017年12月获得奥运冠军陈一冰、火橙资本、柯玺资本投资,2018年8月获得吉大校友基金投资。
肖波在外企工作中发现人际交往只限于公司上下级和自己所在的领域,即便当时的他在上海年薪已过百万,并且可以到民企、私企等公司继续升职加薪,用一份还算满意的工资在上海过着悠然惬意的生活,利用工作机会也可以经常到外国进行交流学习。但是,他却在安逸的状态下选择了创业这条未知的道路。起初,他认为自己既有技术也有多年的工作管理经验,开始了闭门造车的第一年。可是,最后他发现,创业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一个人再能耐要是没有别人的帮助在现代化合作化时代还是不能成功。于是,他转变个人思维方式,创业工作不仅要利己利他,还要顾及个人和全体,从一个群里衍生到各个群体,于是,北上广深都出现了他忙碌的身影。
学习是他人生的第一曲线,而创业则成了他人生的第二曲线。这一切使他的视野和认知度达到了更高点。
耿斌:创业是一场与挫折的恋爱耿斌是长春市乾源志远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2009年考入我校历史专业,2010年创办快团网后卖出,2013年创立电影广告公司后被关闭,2015年7月创立宁波江东天泽融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创立乾源志远。耿斌说,创业就像一场恋爱,既甜蜜又心酸,一路坎坷却又励志。
在创业初期,他赚到几十万,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是很大的成功。踌躇满志的他却碰到了低谷期,连最后在创业的启动资金5万元都是借贷来的,那一年他由开汽车变成了坐公交车,由吃山珍海味变成了10元一顿都很奢侈的米粉。但耿斌没有不服输,他成了那个最努力的人。慢慢地,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变得好转,他的公司运营回归正轨,赢得了投资,开始新的运作。
耿斌给予了师弟师妹们浓浓的厚望。他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激发了学子们的创业热情。
王弘尧:科研学术要有创业精神王弘尧是北京泛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从零做起实现了多个机器学习算法,并调优深度学习模型超越国内外众多团队,让公司2016年初拥有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图像识别分类,2016年8月他让公司在视频分类方面属于国际领先的水平。他还曾自己研制过无人机。
王弘尧大二时期便有了创业的想法并付诸了实践。与在澳洲读书的最好朋友通过电话简单交谈,假期便勾画出创业的想法。“人生在世有两件最有激情的事,其一革命,其二便是创业”。好友的一句话使他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年纪轻、经验少、商业意识模糊导致他第一年失败,但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二人,经过反思、探索音像合成、图片形式革新的海淘购物模式,奔波于北京的一些医疗机构、机场车站等地,获取经验,读懂真正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和市场需求。成功在第二年、第三年承购获得梅花创投的投资,今年又获得吉大校友基金投资。他认为,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有可能性就要付出实践,并找到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的方向选择要慎重,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经历,趁假期实现创业的模型,找到投资人。创业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但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敢于突破、敢于探索。
互动:传递经验增信心倾听了创业者的故事,对创业有了了解,3支创业团队围绕创青春团队的多功能电位水项目、链动极效项目和吉大校友的摩洛克机器人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2009年毕业的校友王斌,最早就职于华为,后去某著名机器人公司,有着10年的海外市场工作经验。他的团队规划未来将与国内140家门店进行线下合作,借助国内c端渠道来拓宽海外市场,与传统教育玩具领域相结合。王斌项目以其专业性强和严谨的企业策略得到了投资人较高的评价,最终获得了吴世春的投资。
创新创业话题深深吸引了在校大学生,台上台下热情互动,针对一位同学提出创业是要贡献家乡还是到大城市,吴世春用生动的例子说明,创业就要到大城市去开阔眼界、结交名人,在成功后回报家乡才是正确的选择。针对大二经济专业的男同学立志要做中国的巴菲特,吴世春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说,股神投资成功的背后有着团队和强大的资本,他告诫师弟一定要务实。一名即将去美国读研究生的男同学提到何为更高的格局,吴世春认为要接触更多的名人,接触更广泛的圈子和社会。
成功校友简洁而耐人寻味的话语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启发,不仅明晰了创业时认识上的迷茫,而且在人生规划、实习就业、学习做人、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更是传递了创业者成功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