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担当铸忠诚
——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学校校长蔡建辉教授
医疗和教育,是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柱。学校作为吉林省惟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肩负医疗和教育两大使命。作为学校校长,蔡建辉教授勇于担当,用行动谱写了守卫人民健康的奋进之歌。
蔡建辉毕业后就职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0年,他毅然放弃原单位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主动申请调到四六五医院工作,成为我省首位胸心外科医学博士。
潜心学术研究,蔡建辉勇争第一。他组建了国内首个胸部创伤临床基础研究室,在国际上首创“不打开胸膜腔应用心电R波触发直接撞击兔心脏建立钝性心脏致伤模型”,首先提出心肌挫伤分级标准,首先发现丹参制剂治疗血栓前状态的重度心肌挫伤的良好防治作用,首先建立符合临床发病规律和救治要求的火器伤两种动物实验模型。蔡建辉曾连续救治胸部创伤1216例,救治成功率达98.2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吉林市工作以来,蔡建辉主持完成了吉林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夹层动脉瘤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腔内隔绝术等心胸外科新业务、新技术15项,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被吉林省授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高校首批科技领军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等荣誉称号。
搞教育管理改革,蔡建辉同样是一把好手。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构建了国内独具特色的“一中心、四导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蔡建辉认为,培养人才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优秀医生,就要精心打造“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整合课程体系、“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管理服务体系。近年来,蔡建辉牵头组建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建立了整合式、模块化教学团队,调整了课程架构,打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着力加强了学业指导和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了学分制管理。学校教学改革经验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上交流,教改项目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今年学校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东北华北赛区比赛荣获一等奖,并连续两次代表东北地区参加国家总决赛获奖。
服务吉林经济社会发展,蔡建辉一步一个脚印做实事。多年来,他始终抱定“高校因城市而兴”的信念,有机整合学校资源,确立了“‘五疗一体’对接吉林市健康产业发展”的服务模式:诊疗方面,依托落户学校的吉林省抗体工程协同创新研发中心(蔡建辉为中心负责人),重点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和人畜共患病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药疗方面,依托学校被认定的吉林市现代药物及生物诊治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吉林市化学药物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和驻吉林市高校首个“院士工作站”,联合市内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重点研发生物药和化学药;体疗方面,联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利用低压氧舱实验室,模拟高原环境,依托吉林市南部新城筑石国际健康产业双创基地,与白俄罗斯合作,开展冰雪运动员的科学选拔、体能训练和损伤诊疗;食疗方面,依托学校挂牌的吉林市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慢性病保健食品、老年和婴幼儿营养保健食品及特色玉米类粗粮健康食品开发;心理治疗方面,作为吉林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单位,学校心理学科专业有雄厚实力,主要面向吉林市开展老年和小儿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服务。目前,蔡建辉带领学校正在实施“3个千人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为吉林市辖区轮训在岗乡村医生1000人、培训社区卫生人才和心血管急救技能人员各1000人,为助力实现“健康吉林”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医疗和教育都应该反哺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好服务。”蔡建辉在做好医疗服务和教育管理的同时,心里也一直想着如何更好地将医疗和教育融入社会,达到资源最优化和共享最大化。近年来,蔡建辉还带领团队,依托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平台优势,建成了吉林省首个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申报的“生命支持虚拟仿真综合实训”项目顺利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成立了吉林省首个美国心脏协会培训中心,面向社会逐步推行“基础生命支持”与“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项目,持续优化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区域共享。
国家二级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网评专家、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党和政府对蔡建辉工作业绩的最大肯定。蔡建辉,这位江苏籍的医学名流,牢牢扎根在吉林大地上,胸怀责任担当,用践行使命的高尚情怀,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无悔。
蔡建辉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 郭天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