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长春某商业中心建设项目装饰工程中应用










( 进行物料管理)

( 进行进度管理 )

长春某中心商业建设项目装饰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 64034㎡。精装面积 28000㎡,通过 BIM 进行精装深化设计。整体建筑地下 4层、地上 4层,负 2-负 4 层为停车场,负1-1层为山洞组团,2-4为山坡组团 (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 ,4层有 60间左右客房。

本项目采用阿里云协同设计平台进行 BIM 模型协同设计,可以实现异地跨区域协同设计,同时采用 VR 进行虚拟现实设计、采用EBIM 施工管理平台进行施工、造价进度、质量等技术进行施工管理。BIM 技术全面为装饰工程服务。

项目中软件采用 revit、SketchUp、虚拟设计平台VDP、EBIM、Twinmotion 等软件进行模型建立、虚拟设计、动画输出等相关成果。通过BIM 模型的搭建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构建的尺寸,通过BIM 进行碰撞检测及时发现碰撞问题,把施工前置,在设计阶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模型构建

通过 REVIT 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各专业协同工作,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

采用云 BIM 协同平台进行模型构建使用基于服务器的工作共享时,用来管理中心模型的某些任务需要采用与基于文件的工作共享不同的方法。中心模型是工作共享项目的主项目文件。

BIM 模型碰撞检测。碰撞检查是协同设计过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确保多专业之间协作能更有效进行。以Revit软件为基础的碰撞检查,不仅能够提供三维的设计界面,而且使碰撞检查更方便、快捷和准确。

在项目中,通过对土建,MEP 和装饰墙各专业协作翻模,并进行各专业碰撞检查,总共发现452 处风管,风管管件,机械设备与混凝土梁矩形梁,柱,及内墙,楼板,装饰墙等碰撞。

二、节点应用

1. 墙体:通过对轻钢龙骨墙体金属镀锌钢管、角钢模型的 BI M 模型建立,可以进行工程量统计,并且墙体的成品定制。

2. 柱子:通过对柱精细化建模,对柱进行成品定制、施工定位。

3. 通过铜板的模型创建可以精确放样铜板弧度,定制成品构建,并且通过铜板与机电管线进行碰撞检测,及时调整管线路由。

4. 通过对每块地砖、砖缝、材质的建立可以形成不同方案的对比从中选取最优方案,通过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并且指导成本进行采购。项目利用BIM 技术对砌体进行排布可以明显降低砌筑过程中的材料损耗率(数据显示,现场砌筑过程中一般存在 3% —5% 的损耗),实现切割量少、砖尺寸种类少从而达到的材料合理管控的目的,积极响应绿色施工的号召实现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

5. 墙砖项目利用 BIM 技术对砌体进行排布可以明显降低砌筑过程中的材料损耗率(数据显示,现场砌筑过程中一般存在 3% —5% 的损耗) ,实现切割量少、砖尺寸种类少从而达到的材料合理管控的目的,积极响应绿色施工的号召实现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

经实践表明,BIM 技术在砌体工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1. 提升砌筑观感。通过 BIM 排砖过后,完全消除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砖块,使墙体错缝更加工整、美观。

2. 提升质量管理。BIM 排砖过程中,利用排砖图将责任人落实到个人,形成审核-砌筑-检查的闭环式质量管理过程。加强了总包对分包的监管力度,提升了质量管理效率。

3. 技术交底。利用 BIM 三维模型,直观展示砌体排布方案,避免因技术方案交底不清造成的损失。

4. 限额领料———减少二次搬运。精确统计每层及整体的砌块用量,尽量确保每个材料堆场满足施工区域的用量需求,避免二次搬运的发生。

传统建造方式的弊端之一在于成果无法有效固化,因而缺乏迭代进步的基础,BI M 技术的应用恰恰能够弥补这样的不足。砌体排布成果以模型与图纸的形式存档,配合记录有经验心得的工作文档,能够将技术经验有效固化,为经验传递与技术改进,提供比文本资料更具实用价值的资料积累。

三、虚拟建造—展视网BIMVR

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将所有的信息参数转化为计算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化的信息可视化展现,使观察者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并解决施工技术问题。

虚拟软件包括:虚拟现实设计平台软件V3. 0、虚拟现实设计平台软件-BI M 模块+Revi t插件、展视网 BIMVR软件 BIMVRV3. 0、虚拟设计平台云 VDPCloud V3. 0等。

四、使用 Twinmotion 进行漫游制作

采用著名的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 ) 作为主核引擎是软件本身具备强大的实时渲染能力和兼容性。

智能同步 Revit 。能够实现与 Revit和 Archi CAD 一键同步,只需一键点击,用户的整个 3D 模型、所有建筑物体的项目组织排序会在分秒之间同步到软件中。

模型中的植物、人物、车辆、材质…会自动转换为软甲资源库内的对应模型。另外,软件中的模型还会同时根据天气和四季做出智能的变化。

五、项目管理—EBIM 平台

采用 EBIM 平台进行项目管理。以BIM 模型为载体,达到现场数据无感收集, 项目工程问题及时交互解决, 材料跟踪管理,围绕 BIM 打造的现场协同应用平台,兼容并整合行业内主流建模软件生成的 BIM 模型,协助项目人员采集与共享 BIM 数据。

BIM 轻量化图形平台开放模式,二次开发能力出众、混合云模式,安全省事。BIM +IOT 虚实转化效率高。轻量化技术业内领先。拉近BIM 与现场的距离;减低BIM应用成本;缩减BIM 信息获取与反馈时间;让信息交互更及时准确;提高物资精细化管理能力;减少现场物料的低效运转与浪费;减少施工错误提高施工质量。

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长春工程学院 BIM 技术产业学院以“产业”为抓手,切实推动“新工科”建设,打造校企共同体。采用“企业出题、学校监考、学生论证、教师解答”的思路。

围绕土木建筑领域,依托本校优势,建设产学深度融合、具有BIM 等特定培养面向的培养实体。通过智力流动、项目设置等方式,依托产业学院快速吸纳和汇聚企业优质培养资源,协同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办学。

推动学校与创新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协同开展本科 (专业) 教育,支持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等设立培养项目、科研基金等支持学校推行“订单式”“定制式”培养模式。

打造校企共同体提升人才质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构建具有立体式、开放式、网络化、实践性特征的校企共同体,使行业企业成为重要资源投入方、培养过程的主动参与方和培养成果的分享者。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进行 BIM、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技能培训,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构建高校、企业、学生、社会多赢共进局面。

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

长春工程学院 BIM 技术产业学院将在 2019年全面展开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吉林省 BIM 的发展和建设。

(本项目主持单位:长春工程学院BIM 技术产业学院;项目主持人:韩风毅;项目执行单位:长春昆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参与单位:长春筑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