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报道——争分夺秒抢救危重产妇 栖霞再现生死救援“好医生”
人民日报官微头版头条
人民网官网头版头条
甜美栖霞,好人频现。7月18日傍晚,一段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临产胎儿的视频“刷爆”了微信圈。视频中,栖霞市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牟朝晖和她的同事们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对一名突发脐带脱垂的危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成功挽救了一名面临窘迫死亡危险的胎儿。手术成功后,她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手术台上。这段监控视频经栖霞市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平台发布后,立即引发了强烈反响,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国家及省卫健委官方微信、省市级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收获了无数网友的留言点赞,大家纷纷表示从牟朝晖医生的身上看到了医者本心,直呼“震撼、感动”,为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产妇脐带脱垂 胎儿面临窘迫死亡危险
6月6日早上七点半左右,栖霞市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危重产妇,该产妇今年33岁,怀孕9个月,精神与身体状况均不佳。来院前一晚羊水破裂,第二天早晨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栖霞市人民产科就诊,此时,已发生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是指脐带经宫颈落入阴道内,是一种少见的产科急症,对胎儿来说,脐带脱垂就如同被扼住了脖子,很容易导致缺氧,若脐带血循环被阻断超过7分钟,便会胎死腹中,凶险程度可见一斑。“当时通过彩超检查,发现胎儿虽然有心跳搏动,但胎心已非常不稳,从160次/分骤降至60次/分,这预示着胎儿已经发生了窘迫,随时可能胎死腹中,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接诊的产科牟朝晖医生说。
时间就是生命。栖霞市人民医院产科第一时间启动了脐带脱垂应急预案,开通了从病房到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医护人员分工协作,以最快的速度为产妇做好术前准备,将产妇一路疾跑送往手术室。
争分夺秒抢救 主刀医生体力不支晕倒手术台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立即开始。主刀医生牟朝晖快速冷静、技术娴熟,手术间里没有任何嘈杂声,只听见器械轻微的叮当声,吸引器的吱吱声,与之相伴的还有监护仪发出的各种与患者生命指证相关的滴滴声,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所有的动作仿佛都在快进、快进……随着婴儿“哇”的一声响亮啼哭,那一刻,在场医护人员都欣喜万分,不由自主的鼓起掌,为从死神手中夺回了这个小生命而欢呼。而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在医护团队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下,从手术开始到成功剖出胎儿仅仅用了3分钟,远低于正常剖腹产手术的10—15分钟。
母子平安。就在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时,主刀医生牟朝晖因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突然体力不支晕倒,失去意识。“我听到牟医生虚弱地说了一句‘我不行了,坚持不住了’,就倒了下去。”当时协助抢救的王炎医生说。此刻,生死速救、生命接力再次展开,补台医生迅速上台,继续完成剖宫产手术,确保产妇、胎儿生命安全。部分医护人员对牟朝晖医生紧急处置,为她吸氧、补液,在场儿科专家为婴儿进行各项检查,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后续工作。
“凡人善举”频现 大爱不言闪耀职业光辉
孩子姥姥回忆,6日那天,当被告知女儿情况的严重性,被迅速推进手术室时,她吓得慌了神,在手术室外不停地抹眼泪,最后当得知母子平安,她泣不成声,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考虑到孩子母亲身体状况不佳、姥姥年事已高,所以对他们尤为上心,专门安排一名护士照顾母子二人,直到他们出院。“医院的医生护士得知我们家的特殊情况后,对我们都特别好,处处为我们提供方便,医生护士经常来看我们,问我们有没有什么需要。后来还有两个护士到病房来给我们捐钱,也不说告诉我们名字,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们的恩情!”孩子的姥姥说。
为善不欲人知,这是栖霞市人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特征。从王亚萍团队180秒生死救援,到牟朝晖群体众人接力抢救这个临产胎儿;从“最美护士”王燕燕路边救人不留姓名,到心内科医生王新美几年如一日默默为群众义诊……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演绎着“凡人善举”。
栖霞市人民医院频繁涌现好人好事,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栖霞市人民医院院长孙晓东介绍,医院近几年持续开展“改善服务行动计划”,将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全院营造了“患者权益至上、患者需求至上”的氛围。“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间、场合,大家都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我想,这是他们做出这些感人举动的内在原因吧”孙晓东院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