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而学之,仁而为师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全校上下弘扬敬业奉献、务实进取的师风,从5月25日起,《北华大学报》连续报道我校党龄30年、教龄30年以上的一线优秀教师事迹,以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和价值导向,欢迎广大师生关注并推荐人选。

人物名片:孙广仁,1964年生,1984年考入吉林林学院,1985年入党,获农学学士、工学硕士、理学博士,北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林学院食品系主任。社会兼职:吉林省林学会软枣猕猴桃分会理事长、吉林省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森林休憩与保育研究会啤酒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森林休憩与保育研究会乌拉草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林业厅首批应用型科技特派员。

学习,是他一生的事业

孙广仁1986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进入学校实验室,自此开始了他与教师这个职业的不解之缘,1988年毕业,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留校并被派往吉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继续进修,跟着毕业班一起学习。他顶着压力跟上其他人学习节奏的同时,又广读书籍,丰富自己。孙广仁后又到原沈阳药学院学习了天然产物化学专业,读研究生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物理化学专业,对各种专业广泛涉猎开阔了他的视野。

在留校任教的这段时间里,他潜心研究长白山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先后对红松籽、山核桃仁、桦树汁、轮叶党参、蓝靛果等进行了成分分析与初加工的研究,形成了森林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想。小有心得后,在1999年,他却把兴趣转向微生物发酵,并在2000年考取大连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微生物利用方向硕士,结合学习开展了黄酒酶系的研究、发酵型人参果醋的研究、红曲酒发酵工艺的研究。2009年,已经45岁的他,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面对这个崭新的学科,他再次挑战自己。而后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了长白山主要林下型土壤酵母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并对酵母菌的降酸功能、分解角质层功能以及生物转化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酵母菌功能多样性研究的理论体系。

农学学士,工学硕士,理学博士,他不断学习,不断从多个方面完善自己,将所学之物用于实际。学习知识面的广博,让他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他以林农复合的多样化原料、杂交选育的多样化酵母、严格控制的多样化工艺,精酿出独特的艺术啤酒。在研制啤酒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个难关,孙广仁与研究人员一同克服,在研究过程中,他坚持学习,不断进步,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自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自始至终,孜孜不倦,本着勤勉踏实的态度,学习而后实践,实践而后再学习,知行合一,方为人师。

服务,是他生命的主题

这位有着三十年党龄的老教师说:”我每天的休息时间是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凌晨两点后是我的思考时间,凌晨三四点我会把任务发布出去,五点开始,就是我自己做事的时间。”就像他说的那样,做事前要考虑清楚,没有人可以不想只做就成功。也正是他这种能想事,又能做事的品质,让他在事业中取得一些成绩。

经吉林省林学会批准,他组织成立了吉林省林学会软枣猕猴桃分会并成功举办首届吉林省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策划并成功举办首届以轮叶党参为原料森林食品大赛,提出以“旗帜引领方向,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持续开展森林食品系列产品创新活动,并且已经提前安排2018年-2021年四届大赛的承办单位。积极推动“会校企联合,产学研融合”,引导年轻一辈为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策划“吉林省农林科技推广新时代讲习所”挂牌仪式流程中,将挂牌仪式与北华大学传习所挂牌仪式、北华大学食品系在吉林市春新生态家庭农场成立校企联合党支部2项活动巧妙融合在一起,取得十分好的效果。初步实现“校,企,会,政,所”五位一体的模式。

孙广仁积极与多家单位沟通,策划并成功举办了200余人参加的“吉林市农业系列活动展示暨吉林市春新家庭农场首届捕蟹节”,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书本外的知识,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连续策划这些活动,并全部取得成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而这不容易的背后是他“要做便要做成”的原则,是他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坚持,是他善于反思,能想事,能做事又能成事的品质。

2018年,这位党龄三十多年的时代楷模被授予吉林省特殊贡献奖,这是对他过去几十年来服务社会,不断创新的肯定,相信他所倡导的精神,他所创立的组织会不断壮大,因为这些都是时代需要的。

创新,是他不懈的追求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孙广仁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培养以及学校的发展。从香港中文大学考察归来,他感触最大的就是那的学生社团活动很丰富。他说:“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在社团,他们的社团活动很丰富,我就想,我一定要在我们学校也办个社团,而且定期都要有活动。”回来之后,他便创办了一个校级社团———科创社团。

他凡事亲力亲为,本着科技与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两届森林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范围涉及北华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和吉林化工学院等多所院校的上百名学生。这些尝试,在推进森林食品产业创新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探索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致力培养大学生科学创新和大国工匠精神,引导青年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的领军和骨干人才。他身居幕后,为活动策划埋头苦思,为活动细节构思,为活动流程奔忙,从不言辛苦。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学们的敬爱与成长就是给他最好的回报。

作为教师,他鼓励创新,带领创新,是教师中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错就是对,发现错了,发现问题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要鼓励学生,宽容他们的错误。他教学有方,各种活动中的奖项设置实际上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兢兢业业这几十年里,他所倡导的双导师制,也已经从支部成员传播到学院全体老师。

而孙广仁自身也是创新的代表,他因一次酵母酿酒实验中的偶然发现,对啤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精酿啤酒构想,融合了他多年所学的多样化知识,加以构想、调和、发酵,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而这似乎也给他追求的创新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正如他不断在学习,却不拘泥于所学,将知识真真正正地用活了。他所做的也是他想要告诉同学们的,要学会主动学习,课余时间参加活动,灵活运用所学。认识各行各类的人们,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满腔热情献与三尺讲台,而后三千桃李三千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