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晚会

在万众瞩目下,第28届央视3.15晚会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一名“准传媒人”,节目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了解那些被曝光的黑企假货,更是了解整个媒体行业发展的望远镜。媒体人在新的时代如何利用专业技能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事件,将事实展现给大众。回顾历年晚会都会放出“爆炸点”,到底谁会被点名,谁又侥幸逃过一劫,使各大公司枕戈待旦。晚会揭露不良企业,曝光违法违规产品,让虚假欺骗无所遁形。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的产品、企业都更加贴近基层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六个核桃”的冒牌兄弟——“六个纯核桃”“七个核桃”“全是核桃”,这种山寨货在名字和包装上煞费苦心,跟风模仿其它大牌产品的包装,鱼目混珠,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买到了山寨货。3.15晚会曝光山东省枣庄市多家企业生产的大量山寨核桃露、核桃花生饮料、杏仁露等市面上流行的饮品,有的甚至连外观设计,包装色调,构图,代言人形象也一并模仿,与规章制度打擦边球,在记者暗访制假工厂时,脏乱的生产环境触目惊心。工厂负责人徐经理表示“四个通风管道两个假的,两个不管用。”“稳定剂,安赛蜜,阿斯巴甜,山梨酸钾,甜蜜素……+两吨纯净水+核桃香精=市场上热销的这款‘核桃花生’”。听得观众胆寒心颤,这款产品既没有添加核桃,也没有添加花生,经理还笑称是在“跟踪中模仿,模仿中创新”。晚会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迅速成立调查组奔赴山东枣庄,会同山东省食药监管部门,以及曝光企业所在的市区两级食药监管、公安等部门立即开展执法检查,第一时间查处了涉事工厂。

许多商场推出持购物小票抽奖活动,一位特产店的销售人员向暗访记者道出了其中玄机:店里每天都会处心积虑地“安排”几十个顾客抽到一等奖,为骗取顾客的信任,销售人员临场表演十分到位。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抽奖柜台标价几千到上万元的金玉饰品,在珠宝城里批发价竟只有几十元到一百多元。柜台销售人员使用假票据诱骗“中奖者”上当,骗取加工费与鉴定费,以一等奖作为诱饵,轻松骗取上千元,一天下来就能赚3万元。所谓的象征好运的红绳,也是销售人员用来标记被骗顾客的暗号,告诉同行别再下手,避免穿帮!难以置信的好运气背后,却是那些深深的套路,触目惊心的案例提醒着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饼。

紧接着晚会对食物相克理论,保健品虚假宣传,共享单车,假蛋黄,黑心水管,电动车自燃,洞洞鞋夹脚,路面标不反光等问题进行了曝光。冰冻三尺,非初春之暖可融,在以后的消费中我们要学会擦亮双眼,休让黑心企业“钻了空子”。希望媒体人能够在平时给予各个行业更多的关注和引导,继续为消费者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