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冶总结会在北京召开

滨医附院获国家卫计委表彰

       2月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和《健康报》社联合主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三年总结推广暨下一阶段宣传工作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有关奖项的名单,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荣获“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荣获“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优质服务岗”,门诊部主任孙长华荣获“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组织奖”。
    会议总结了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十大亮点,提出2018-2020年开展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强调工作重点是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工作,做好全周期全流程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宣传平台”同时启动。

滨医附院荣获“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滨医附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力争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优化诊疗区域布局,实施一站集约服务。全面优化服务流程,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适应国家计生政策,优化妇儿诊疗布局。
    营造温馨诊疗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积极开展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实施银医自助一卡通和手机支付系统,方便患者;优化投诉处理流程,快速处理患者投诉;加强预约诊疗工作,优化门诊就诊秩序;积极开展温馨导诊,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构建与实施按系统疾病划分的诊疗模式;开设慢病门诊和专科门诊;推动学科细化及专病团队组建工作;组织义诊和健康教育等活动,方便群众就医;开展慢病管理工作,加强慢病专科门诊管理;成立客户服务部,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改善医疗服务优质服务岗”:消化内镜中心
    滨医附院消化内镜中心,隶属消化内科,年内镜诊疗3万例次。同时,滨医附院消化内科兼管滨医附院健康管理部内镜体检。目前科室内有内镜诊疗操作资质24人,全部掌握消化道早期癌内镜精查技术,有三、四级内镜操作技术资质10人,内镜护理组15人,其中6人有内镜专科护士资格。
    滨医附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体位于门诊楼10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有7间检查室及1间恢复室;健康管理部内镜室面积约500平方米,预计2018年消化内镜室主体部分将搬到新建成的门诊医技大楼,届时内镜室面积将达到2600平方米,合理设置了内镜检查室、治疗室、VIP检查室、复苏室和肠道准备室,诊治流程将会进一步优化,患者的就医环境也将大大改善。
    科室配备消化内镜主机9台,其中最先进的CV-290主机6台,内镜74余条,包括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Olympus290高清内镜2条,260放大胃肠镜5条、高清胃肠镜及超细胃镜、双弯曲胃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环扫超声内镜、扇扫超声内镜、超声小探头等,同时配有先进的德国爱尔博海博刀、德国IRIS DOC质谱仪、以色列GIVEN胶囊内镜、迈瑞麻醉机以及Olympus内镜自动洗消机和老肯内镜清洗设备等,固定资产达4800万元。年工作量约3万例次,三、四级内镜治疗量达10000例次,特色技术中放大内镜约1500例次,ESD及相关技术约 550例次,ERCP约330例次,2017年共检出早期食管癌158例,检出率为39.3%。科室全面实施多种措施改善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让患者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组织奖”:孙长华
    滨医附院门诊部主任孙长华认真落实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积极开拓思路,制定和开展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和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全面优化就诊流程,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方便患者办理院内各种业务,认真倾听和收集患者及家属意见与建议,改进医疗服务行为,增加门诊导医便民措施,加强多学科综合门诊建设,加强预约诊疗工作,提高预约诊疗率,优化门诊就诊秩序,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提供就医导诊服务,推进实施银医一卡通自助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