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界前沿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很多爱美人士因为牙齿咬合不好找口腔医生就诊,医生检查后认为单纯正畸治疗(俗称“带牙套”)可能效果不好,建议配合手术治疗。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纠结于到底需不需要做手术。那么,什么情况才需要做手术呢?
    所谓的“地包天”、“鲍牙”、“小下巴”等都被称为是牙锁面畸形。它是在我们出生以后,在领面生长发育过程中,因为骨骼生长发育失调引起的颜面形态异常与咬合关系错乱。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出现咀嚼功能障碍,下领关节素乱,以及龋病及牙周病发生。有哪些类型的牙颌面畸形?
    正常人的面型,上下领骨位于整个头颅的下1/3,上领骨相对于下颌骨来说位于其稍前方。正常咬合时,上下牙齿对位咬合,不会咬到口腔内肌內私膜,双贝频下领关节对称。
    牙颌面畸形的患者,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平常生活中见到的牙领面畸形的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地包天:医学上称为“下颌前突畸形”,对于牙齿正常的人群,在上下牙齿紧咬的时候,应该上牙略微盖住下牙,但是地包天患者正好相反。并且可能合并颊下颌关节素乱。严重影响面容美观,导致吃饭,咀嚼功能下降,加重青肠负担,还可影响发音,影响身体健康。
    2、小下巴:又称“小下颌畸形”、“下颌后缩畸形”,是由于下领发育不全或者先天性缺少下前牙以及翼外肌功能不全等而造成的一种下颌后退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容貌美观和心理健康。
    3、龅(暴)牙:是东方人种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牙颌面畸形,在医学专业上实质是上颌前奕畸形或双颌前突畸形,非常影响美观。
    4、歪脸:又称“偏颌畸形”、“颜面不对称畸形”,是指上下领侧方关系不调,牙中线不一致,频部偏斜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复杂畸形,是领骨畸形中极为常见的一类。它常造成患者双侧颜面不对称及颌关系素乱,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咀嚼、发音功能,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5、盘状脸:又称“上颌后缩畸形”,面中部凹陷,反颌崎形,牙弓狭窄,上颌骨股塌陷。多见于唇聘裂畸形的患者,由于上领骨发育缺陷或者聘裂术后引起。
    6、方脸:又称“下颌角与咬肌肥大畸形”,或称“方颌畸形”,由于下颌角向下方及侧方发育过度,使面部长宽比例失调,呈现方形面容,严重影响容貌美观。
    一般来说,牙齿原因导致的牙领面畸形可以通过正畸完美解决;轻中度牙颌面畸形可以通过单纯正畸治疗(掩饰性正畸治疗)使牙齿轻度代偿解决,但是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来说,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或许更适合;重度的牙领面畸形以及上面提及的偏领、方颌畸形则必须通过正领正畸联合治疗解决问题。掩市性正畸治疗和者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原则上只能选择其一,因为这两种方法的正畸治疗策略是完全相反的,如果贸然选择其中之一,中途想放弃的话,付出代价往往比较大。比如,如果最初选择掩饰性正畸,后期想做手术,必须重新进行术前正畸;相反,如果最初选择正领正畸联合治疗,术前正畸结束后想放弃手术治疗,就必须承受比正畸之前更坏的咬合关系。因此,患者最好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三思而后行。
    在牙颌面畸形患者的诊断明确后,必须按照严格的治疗程序与步骤,即术前正畸治疗一正颌外科手术一术后正畸治疗的顺序进行,方可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术前不进行必要的口腔正畸治疗与准备而直接施行正领手术不符合科学规范的原则。
    1、术前正畸治疗
    术前正畸的主要目的,是在手术前排齐牙列,调整上下颌牙弓关系,有利于手术中实现领骨的移动,从而为外科矫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术前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正畸医师和口腔领面外科医师应反复会诊,多次获取石膏研究模型,并将模型置于术后颌骨预期位置上,观察上、下颌牙弓长宽高关系是否协调,牙齿位置与接触关系,覆牙合覆盖情况以及有无牙合干扰等。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术前正畸是为手术服务的,因此在术前正畸过程中,患者的咬合关系会比正畸前更乱,咀嚼效率更低。
    2、正颌手术
    术前正畸治疗结束后,正颌外科医师应与口腔正畸医师一-起对原定手术方案再做一次评估和预测。正确的木前设计和对预定方案的顺利实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3、术后正畸治疗
    术后正畸治疗的目的是进一步排齐牙列和整平牙马,关闭牙列间隙,并做牙位及牙合位的精细调整,最終建立起稳定、良好的牙合关系,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术后正畸治疗自骨组织基本愈合、领骨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开始。目前,正领手术多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术后约4-5周即可开始正畸治疗。术后正畸治疗一般在6个月内完成。正畸治疗完成后还应仔细观察4-6周,若无复发倾向,再拆除固定矫正器,并制作活动保持器,以稳定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