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方能“显身手”



  近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发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支部建设的动员令,强调必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支部建设的质量最终体现在发挥作用上,前提是让党支部“活起来”。
  重“本分”,依托自身建设激发活力。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会枝繁。一个有活力的党支部一定有健康的“肌体”,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一季度一次支部党员大会、一年至少一次民主生活会……规范化的组织生活样样都不能少,形成常态,建立制度,让支部工作高效运转。党支部建设成效好不好,支部书记是关键。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责任链条,坚持问题导向,把支部书记的作用发挥好。检验党支部活力的标准就是支部有人管、有活动、有事做、动起来。
  强“本领”,服务中心彰显活力。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其战斗力体现在服务大局的能力上。《条例》明确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这些职责是我院党支部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需要牢记在心、认真履行。要凭借支部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把党员师生组织起来,在学院发展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中,将业务工作巧妙地融入党建工作之中,把责任层层传导落实下去,让党支部与师生“越走越近”,力量越聚越实。最终目标就是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
  塑“本色”,依靠创新增添活力。基层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要充分激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创新活力。基层支部要创新方法和形式,把组织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以“劳动日”进行党员教育,有的利用“新媒体”组织网上学习,有的创新制度探索工作新方法。创新不是目的,有了这个法宝,支部的活力就会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党支部工作创新的目标是逐渐形成符合支部实际的特色党建经验和做法。
  党支部处在最基层,作用最基础。因此,支部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党支部只有坚守本分、练就本领、塑造本色,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服务学校大局中显身手、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