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涵光华 杏林自芬芳——学院精神医学专业40年发展巡礼

嫩水悠悠,泽润卜奎辽原黑土,闪耀现代文明之光;学府巍巍,孕育至善精诚大医文化,铸就精神医学特色品牌。地处塞北边疆的齐齐哈尔医学院,以“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坚韧精神,矢志祖国边陲,不渝进取信念,在40年的峥嵘岁月里,演绎了精神医学专业特色发展的传奇故事,书写了精神医学人才培养的辉煌篇章。

 

栉风沐雨  行建自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回望历史,沧桑过往,历久弥新。

上世纪70年代,扎根于祖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医学院,面临着地域偏远、办学条件局限、经济文化落后等诸多困难。但艰苦的环境没有改变齐医人不屈的风骨和奋进的决心,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在困难中追寻……

唯审时,方显峥嵘风流;唯创新,方可另辟蹊径。学院历经大量调研发现,从20世纪起,精神疾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精神疾病已上升至人类疾病总负担的第四位,精神卫生问题作为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世界范围来看,精神科医师的平均数为每10万人口拥有4.15名医生,而当时我国的精神科医师数量不足2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精神科医生再增加2倍也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面向基层培养一大批专业思想稳定、业务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精神卫生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国的精神科医师缺口很大,但因为精神医学岗位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开办精神医学专业的艰难。在困境中起步,在追求中发展。面对如此难办的窘境,学院领导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反复论证,从而更加坚定了继续开设精神医学专业的信心,决心要以“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精神闯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兴学之路。

1978年,学院以高瞻远瞩的气度创办了精神医学专业,填补了国内精神医学高等教育的空白。尽管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生源不足、充满社会偏见等诸多困难。首批招生的是精神神经专业,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50人左右。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本科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

“伟气度之可嘉,遍华夏而独然。”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开始创办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纷纷中途停办。1999年国家取消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后,学院仍然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坚持开设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业方向,后来被合并到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该专业作为独立本科专业得到教育部重新批准,正式更名为精神医学专业,学院是继中南大学之后,在全国第二个被允许开办精神医学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2006年学院精神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凭着对培养国家急需的精神医学人才的责任坚守,矢志不渝地把精神医学专业办好办强的特殊贡献,以及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前景的高瞻远瞩,2008年国家将学院的精神医学专业确定为首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这是对学院坚持举办该专业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极大认可。

医学生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学基地。40年来,学院始终致力于精神卫生教学基地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同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大庆第三医院、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精神分院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按照附属医院的标准和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建设。早年的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地点在北安)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临床治疗水平最高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医院里有孙孔鲁、尹凤春、虞迅逸、艾德森等一大批哈尔滨医科大学50年代的毕业生,他们不仅是黑龙江省最好的精神科医生,而且在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方面也是省内一流专家。医院学术氛围浓郁,学术风气纯正,经常有全院性的学术讲座和大型病例讨论会,还有日本高松精神病院的学者来访。医院管理井井有条,对实习生要求也很严,学生在该院获得了良好的专业教育,一大批优秀的精神科医师陆续从这里走出,走向全国,成为精神医学届的翘楚。进入21世纪,大庆第三医院和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现分别成为学院的第八、第九附属医院,使社会优质精神医学医疗资源转化为优质的精神医学教育资源。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学院走出了一条“不求我有,但求我用”、“校院”合作共建的精神医学专业办学模式,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办精神医学专业创出了一条新路。2003年学院成立精神医学系,并在附属二院开设临床心理科。2005年,学院接收了原哈尔滨铁路局精神病院作为附属第四医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齐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目前,学院已拥有精神病学临床教学生产实习总床位1850张,一大批省内一流的精神病学专家成为我院精神病学类专业课任课教师,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40载光阴,燃情岁月历尽沧桑巨变;40年奋斗,薪火相传杏林弦歌不辍。40年来,学院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面向基层兴办精神医学专业,为基层培养应用型精神卫生人才,学院是全国坚持举办该专业的三所院校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精神卫生人才成长的摇篮。我国著名精神医学教育家杨德森教授将学院的办学经历概括为“四个第一”:精神医学专业在全国开办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精神医学专业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第一个被评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培养的精神医学专业人才最多;牵头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套本科精神医学专业统编教材。杨德森教授曾称赞说:“齐齐哈尔医学院虽然地处偏僻,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精神医学人才,为国家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实在难能可贵!”

 

臻于至善  塑造品牌

风雨兼程四十春秋,育才济世华章谱就。40年来,学院的精神医学专业建设与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相适应,立足于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需要,以“面向基层,培养专业思想稳定、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精神卫生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全力培养和打造精神医学的专才。40年的自勉自强,臻于至善,今天的精神医学专业已成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精神医学专业业已成为齐医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鼎新且求异,精诚而至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是所有开办精神医学专业院校遇到的共同难题,学院利用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独具特色的专才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五阶段”培养模式,每一阶段不但有特定的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而且实行严格的“段段清”制度。学院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原有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实习实训方法创新,在各专业开展了PBL、TBL、CBL、评价性教学、三明治教学等教学法,在实习阶段采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结对的“SG模式”,并紧密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调整各阶段考试内容和方式,实施了三阶段考试,精神医学专业培养方式为国内外首创。这样的“专才”培养模式,造就的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临床技术精湛的精神科医生。

师乃校之本,德为育之先。40年来,为培养和打造一流的精神专业教师队伍,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水平。组织教师接受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安排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进修;支持教师参加学术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莅院讲学;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等。这些措施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了一个以精神卫生学院为依托,精神卫生研究所、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立足省内面向全国开展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目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已达77%,《精神医学专业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等教研项目连年荣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精神医学教学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精神卫生学院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在精神医学专业这块沃土上,我们在探索中谋求发展,在耕耘中赢得收获。2007年由时任院长刘吉成博士主持的本科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成果“立足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培养应用型精神卫生人才”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精神医学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精神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心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杏林吐芳华,医园添新绿。学院并没有满足于精神医学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的头衔,而是不断向新目标进发。基于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以及丰富的办学经验,面对我国精神医学专业创办30余年尚无国家统编教材的现状,学院勇挑重担,向卫生部教材办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申请组织编写全国5年制本科精神医学专业首套教材,该申请得到卫生部教材办的批准,学院被确定为总主编单位。时任院长刘吉成教授被任命为卫生部本科精神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心理学专家、时任副院长的崔光成博士被任命为委员。经过一年多的协调组织和认真编写,2009年11月,我国首套本科精神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我院主编3部、参编11部。该套教材彻底结束了我国精神医学专业没有国家统编教材的历史,填补了我国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建设史上的空白。2016年学院再次受国家卫计委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组织精神医学专业第二轮教材的编写工作,这一轮编写的队伍更为强大,囊括了国内所有开办精神医学专业的院校,并联络了我国精神医学科学发展的全部重要机构,其规模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目前已经完成了11部第二版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学院主编了其中的《精神药理学》、《心理学概论》两部教材,这再一次证明了学院在我国精神医学教育领域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奕奕桃李  俊彦芳华

桃李芬芳丹心谱,庠序大爱致远疆。40年来,学院面向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培养了3000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高级精神卫生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学院培养的精神卫生人才约占全国精神科医生总数的9%,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在黑龙江省精神卫生机构的覆盖率为100%,在全省21所地市级以上的精神卫生机构中,学院毕业生占63%。黑龙江省精神病学司法鉴定组的专家几乎全部是学院的毕业生。多年来,学院精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100%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

40年风雨铸英才,40年俊彦满神州。一届届优秀校友令齐医学院声名鹊起,他们砺学砺行,各领风骚,他们成为齐医学院的财富,更是齐医学院的骄傲。谷振春现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忠汉曾任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光成现任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有2名优秀毕业生荣获精神科医师最高奖——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奖。其中,张聪沛(现任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曾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新闻会客厅”栏目作嘉宾。宋彦现任牡丹江南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恩彦现任浙江省医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精神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丰宏林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庞宇现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曾受两届国务院总理的亲切接见,还有像赵静波、顾怀宇、吴超全、叶桂兰等一批专家、学者,他们都为我国精神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菁菁校园,适我愿兮。正是这份为了使命的矢志坚守,为了健康的无悔守护,为了发展的执着追求,齐医学院走出了一条奉献国家、造福百姓、科学发展、勇创一流的特色专业发展之路。40年的风雨沧桑抒写出精彩华章,40年的拓荒播种开垦出一片沃土,40年的锲而不舍,学脉迭兴,齐医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精神医学人才的摇篮。

走进新时代的齐医学院,将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里独领风骚,续写鸿猷。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