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技术创新踢开 勘探开发“绊脚石”
青海油田技术创新踢开勘探开发“绊脚石”
本报讯 (记者 李云 王得刚)截至11月5日,青海油田狮41-4井经过措施改造投产22天,累计产油近百吨,成功复产,成为青海油田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利用勘探开发和压裂措施改造新技术在英西探区斩获的又一口高产井。
青海油田位于油气储层发育不成熟,勘探领域广、面积大,高原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储层多变、凌乱分散的新生盆地柴达木盆地,是地质界公认的地质最为复杂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为寻求勘探开发上的突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今年以来,青海油田持续以“柴达木盆地重大科技专项”为主攻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打通勘探“瓶颈”,疏通开发“血栓”,踢开效益发展的“绊脚石”。
精细油气勘探,储量实现规模增长。2018年,青海油田计划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000万吨,全年安排部署二维地震850公里,三维地震750平方公里。为了实现精细勘探、效益勘探、规模增储目标,青海油田针对10个地震勘探项目的技术难题,量身定制技术方案,引入横波可控震源、EV-56高精度可控震源、SG5单点宽频高灵敏度检波器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先进勘探设备,为取得高品质的地震勘探资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截至目前,青海油田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均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的100%,勘探进尺完成年度计划的70%以上,相继在盆地勘探有利区带和风险区块实现突破,进一步夯实了油气储量基础。
加大工艺支撑,钻井实现质效双提。针对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钻井技术难题,青海油田大胆创新和试验应用充气/空气钻井、旋转导向、power-V垂直钻井系统以及抗盐双凝水多套泥浆体系等技术,促进了钻井的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平均机械钻速、钻井周期、完井周期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近20%。前三季度,青海油田新井累计产油13.59万吨、天然气1.07亿立方米。
精细地质认识,水平井开发上水平。英西是青海油田增储上产主力接替区块,为了提高该区块勘探开发动用水平,今年以来,青海油田结合英西高温、高压、高含盐、埋藏深、基质孔隙储层的地质特点,针对直井难以有效动用的开发瓶颈,通过对“地质甜点”“工程甜点”研究与分析,采取了水平井立体开发模式,并取得巨大成功。前三季度,已经投产的7口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量高达40吨,累计产油量超过3.5万吨,实现了英西中带水平井开发产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工程地质紧密结合,措施应用效果显现。今年以来,青海油田持续优化措施工艺设计,不断深入工程与地质的有机结合,以“打碎储层、渗吸置换、蓄能补压”为原则,按照“三推广三完善一试验”的规划,大力推广水平井+体积压裂、暂堵转向水平井体积压裂和直井缝网压裂工艺技术,持续完善尖北基岩气藏、超深超高温井两项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和低成本压裂体系配方,深入开展英西工厂化压裂试验,储层改造新技术领跑油气增储上产。
青海油田钻采研究院储层改造中心负责人万有余介绍说:“今年以来,在英西地区评价开发相结合实现效益建产,狮212、狮206等井压裂后均获高产,尤其是狮平1井10个月累计产油12238.4吨。前三季度,青海油田累计完成油井措施增油9.49万吨,同比增加2.13万吨;完成气井措施增气2.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