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上好实验课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高校也把实验课配置为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并逐渐培养偏文科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也不例外。如若没能在大学期间锻炼出良好的实践能力,脱离“象牙塔”庇护的学生们进入社会往往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这也是导致近些年来求职者首份工作跳槽率越来越高、实际工作与期望值偏差较大的原因。因此,大学校园里的实验课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对实验课教育高度重视。从理工科的电路、网络模拟到广电广编的摄影采风,从农学的显微染色、观察到医学的麻醉注射、解剖,学校实验课种类齐全,教学方法趋于成熟。但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近乎80%的大学学生还未意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70%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甚至出现旷到、迟到等违纪现象,实验课开展效果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那么,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高校实验课开设的预期目的?笔者认为,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执教老师、参与学生、学校管理层三者应当共同努力,三管齐下上好实验课。
从老师层面来说,要有一套先进教学方法。知识在不断更迭,学生的个性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很多时候过时的经验往往无法满足现如今的教学需求。另外,老师授课要突出个人特色、学科特色以及实验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实验题材制定不同的讲解方案,力求贴近大家的生活,只要老师讲得好,不愁学生不喊妙。
从学生层面来说,要具备适应实验课堂的能力,对实验课开展的意义要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实验原理刨根问底。上实验课前不能仅仅是照着书抄完预习报告,混个做实验的资格,要对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有基本了解;课堂上不能照着老师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更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课下则要尊重实验数据,认真思考实验内容,积极探讨实验问题。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实验课程正常开展的同时,对全校实验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分配,确保每一个实验室每一台设备都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管理层也要逐步完善考核要求和严格的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查阅实验报告内容的同时,也要着重关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和对实验的熟悉程度。
总的来说,面对实验课的态度绝对不是学生为了“凑学分”,老师为了“凑课时”的随性,实验课也不是老师事无巨细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照方抓药”的“模仿”,而是需要一种“下河才知水深浅,出水才看两腿泥”的摸爬经历。实验课的结果处理更不是“一问原理直摇头,对着公式套答案”的敷衍,而是在经过无数次实验和运算后,最终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我们需要秉承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索精神才能在实验课上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