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故事|马亚男:如花绽放 未来可期

  从张香花代表中国从奥运会上捧回的第一枚奖牌开始,冠军一直是武汉体育学院的标志之一;从省运会、全运会,到亚运会、世锦赛,乃至奥运会,每一个激情飞扬的赛场总会有武体学生的身影。他们身披国旗,激扬汗水,用尽全力在赛场上拼搏,用一枚枚金牌向全世界诠释着武体学生对梦想和勤奋的理解。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冠军马亚男的世界,听她讲述成长的故事,感受皮划艇的魅力。

(图右:马亚男)

  8月30日,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比赛展开第二日争夺。在30日上午的比赛中,马亚男和队友孙梦雅的组合被分在了A组决赛第2道,两人比赛一开始就划出了非常快的速度,到250米处仅耗时59秒32,是比赛中唯一划进一分钟的组合。 

最终,她们以2分02秒512的成绩率先撞线摘得桂冠。

若选择,便坚持

  马亚男与皮划艇的相遇是个偶然。那是在她中考前的一次体检后,她被体育老师高宏推荐到太原市体育工作队练习皮划艇。经过一些基础的测试,当教练问她是否愿意去广州训练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那天下午老师就和我爸爸商量去训练的事情,我跟爸爸讲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回忆起出发前的场景,马亚男至今记忆犹新。

  马亚男是从一名中学生直接选到专业队训练的,初到训练队,和队里其他从体校出来的同龄人相比,她是第一次接触皮划艇,没有一点体育基础,甚至连游泳都没学过。紧张的训练中,她只能一边学习游泳一边进行平衡关和皮划艇的训练,常常不被身边的人看好。

  然而,马亚男并没有因为压力而退缩,反而养成了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除了平常的训练之外,我几乎都在练习游泳。”她认真做好每一次的训练,刻苦补齐存在的不足,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正是当初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才使马亚男有了今天的成就。2014年,她凭借自己优势和坚强的信念,由太钢一中挑选至太原市体育工作队,成为山西省第一批皮划艇运动员,从此马亚男与皮划艇的故事就此开始。

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任何训练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在省队训练不到一年的时候,一次常规训练中,马亚男在距离终点不到五百米时发生了翻船。谈起这件事,她说:“当时训练地在公开的水域,水流很急,翻船后我一下子沉到水里,只能下意识地拼命游,手拼命抓,还好教练船就在附近,靠着自己和教练的帮助,我爬上了船。”多年的训练,这是马亚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2018年6月,马亚男不慎腰部急性拉伤,在面对不久后的雅加达亚运会,她依旧没有放弃。“她就是自己硬扛,每天带着腰带训练,练完后治疗养伤,然后第二天又会准时训练。”教练金刚心疼地说起马亚男备战亚运会时的情景。最终,带伤参赛的马亚男与队友配合默契,获得了雅加达亚运会女子双人划艇500米的冠军。

  “我觉得自己平常该训练的都训练到了,所以面对比赛也比较自信。”训练中一贯的脚踏实地,保证了马亚男赛前的从容淡定。谁也没想到,此前从未接触过任何专业体育训练的马亚男,在2015年便夺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单人划艇500米项目的亚军。

  从此之后,马亚男在500米划艇项目上的天赋逐渐展现,2016年她进入了国家青年队,并且在全国皮划艇冠军赛中夺冠。2017年她获得世界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女子单人划艇500米项目的金牌;2018年她与搭档孙梦雅获得了第八届女子划艇世界杯双人划艇500米和200米双料冠军。

乘风破浪,逆流而上

   “马亚男非常聪明,悟性很高,教练指定的训练计划,她能够很快地理解意图,训练的时候也不蛮练。她真的是很难得的一个运动员,每天训练下来她的手都是血肉模糊,长满老茧,哪像一个女孩子的手啊。”教练金刚介绍说。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马亚男手上都是老茧,但这老茧也是她荣誉的印记。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吃饭是一件需要非常自律的事情。从2015年以来,马亚男一直以高标准要求着自己,即便父母探望带她出去吃饭,她也会带上自己的水杯,把菜涮过水之后再吃。

(马亚男和队友一起站在领奖台上)

  马亚男对武汉体育学院有着自己的感情,教练金刚说:“以马亚男的成绩其实有很多学校可以选择,但是她就是执着于武汉体育学院,因为咱们学校是水上运动的摇篮。”

  有天赋还比别人拼命的马亚男,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一步一步划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接下来我要好好备战,争取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马亚男说,每次参赛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新的开始。

  一个自律、坚持的运动员,一个有天赋、不怕吃苦的运动员,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