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话的感悟

在临近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 120 周年校庆前的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与师生亲切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首次做出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科学论断,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国要办出何种大学以及如何办出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理论和战略高度上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重大使命。

从历史上看,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美国等强国崛起之路,都与发达的教育体系有密切关系,与拥有一批顶尖世界大学有直接关系,这充分印证了教育兴则民智启、素质高,教育强则人才出、科技强的发展规律。今天,美国大学的实力雄踞世界之首,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有85%是美国的大学。正因为拥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国才能集聚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影响深远的杰出学者和强大的知识经济,才能成为科技强国,支撑其世界“霸主”地位。

我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教育体系,但我国教育发展总体上处于世界中上水平,名牌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必须跨越这道门槛,才能跨入世界强国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我本人有以下三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在这一点上,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肩负着同样的使命,承担着同样的任务,绝对不能有任何例外。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管理部门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我们要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直以来,武昌理工学院坚持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学术道德规范》《教职工行为规范》等制度,组建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之首,定期组织开展“梅南沙龙”交流活动等。

但是,学校依然还存在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与多样化、个性化与培养培训需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类别地安排教师进行培训与开发。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学问之师,更要成为人师、品行之师。要坚持每门课、每项活动都有育人的崇高使命,践行“上好课是最大的师德”,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要具体体现在每一名教职工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上,督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学生满意。

三、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武昌理工学院作为新办本科高等院校,今年即将迎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学校坚持以“成功素质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三维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适素质过硬、创新素质突出” 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们要突出能力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各教学单位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论证专业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和岗位素质,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系武昌理工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