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学院狠抓教改为实现应用型大学梦“塑心”“立行”

 “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近日,在武昌工学院2018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勇勉励现场3000余名毕业生要崇德修身、滋养梦想;坚持学习、追逐梦想;扎根实践、构筑梦想;勤于反思、警醒梦想;执着坚守、成就梦想。

“国家有梦想,学校有梦想,个人也有梦想。办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就是学校的梦想。”李勇称,2018年是武昌工学院开展评建工作的基础强化年,是武昌工学院实施十三五的关键年,也是我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吹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集结号”,以“严”“优”“强”字为抓手,狠抓教学质量,使得学校快速发展,距离梦想越来越近。

严字当头  为教学质量保障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学校以“严”字当头,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立规矩,定准则,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上不断探索出新。为补足原教学督导室职能分散、反馈滞后的短板,2018年伊始,学校在原教学督导室基础上更名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同年3月该中心一次性聘请了11位来自部属高校的专家教授担任校级督导员,与校内督导员组成了29人的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形成了“三级别”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学校教学委员会——质量管理与评价中心——教学单位)、“四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校级督导专家、院级督导专家、教师信息员、学生信息员)、“八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项目教学、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抓关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依据八环节,制定相应评价方法)、“全程化”的教学质量专项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估、教学档案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成闭环”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切实承担起“督导、监控、评价”三项职能,形成了“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全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常态诊断,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优字为准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强校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2018年初,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集中瞄准应用型人才目标,按照“堂堂过关、月月提高、人人进步”的总体要求,以“一评四比一讲一查”(即评课堂,比课件、比教学、比教案、比实验教学,讲课程,查教风学风)活动为载体,狠抓课程教学质量。

“学校举办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引擎。”参加“讲课程”活动的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苏亚飞称,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规范化水平、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更激发了大家争先创优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强字为主  举办“五讲活动”为学校发展添新动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为明确各级评建任务,为学校发展提升聚合力,今年3月,武昌工学院制定了“五讲活动”方案。通过“评估专家讲方向、学校领导讲思路、二级学院讲做法、职能部门讲服务、自有专任教师讲课程”等“五讲活动”,为学校长远发展谋方略、理思路、立行动。

在“五讲活动”之一的评估专家讲方向方面,学校特别邀请教育部评估专家李建启教授为学校顾问,全面问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精准把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6月14日,校长李勇走上“五讲活动”之一校领导讲思路专题报告讲台,围绕学校的“五个定位、五个理念、三个目标、三个举措”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历史传承和办学定位、创新办学理念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解读,深刻剖析了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具体路径方法,为学校发展、全校师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有战略、有方向,也有实际行动。“通过参加‘教师人人讲课程’活动,不仅使我对本专业和全院课程体系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教师之间互评互学,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参加“五讲活动”之“教师人人讲课程”并获得一等奖的艺术设计学院苏亚飞副教授坦言自己在活动中受益良多。目前,“五讲活动”之“自有专任教师讲课程”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共有9名教师从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发展安身立命之本。”围绕着李勇校长提出的教学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武昌工学院全校上下将脚踏实地、勠力同心、改革创新,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塑芯”“立行”, 为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