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这是我们的探索……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马云突然宣布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而是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全新的开始——投身教育,他决心筹办一所颠覆幼儿园到高中全学年教育的新型学校——云谷学校。马云毅然挥别自己一手创建的电商帝国,欣然归回教育本身,出乎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其实早在此前,他就不无调侃地笑谈:创办阿里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他还说,他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杭州每月拿几十块钱教书育人的那段日子。马云的猝不及防作别与欣然回归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教育几十年治标难治本的痼疾,让我们再次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何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也是武昌工学院自办学始就在不断探索和追寻的答案。“国家有梦想,学校有梦想,个人也有梦想。办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就是学校的梦想。”“办好应用型大学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质量,它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围绕着李勇校长提出的教学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和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十多年,武昌工学院全校上下脚踏实地、戮力同心,改革创新,精谋伟业,不断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塑芯”“立行”,距离梦想越来越近。回顾学校十多年探索与追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秘诀不外乎两个字:“育”与“教”。
“育”,在武昌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里,是化育、涵养、陶冶,也是感染、唤醒、照亮。在中国式教育里,“教”无疑一直是非常好的,甚至是过度提倡的。中国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其实只干一件事:教,即传授知识和技能。尽管时下种种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考试、分数、名次仍是悬在学生们头上的“利剑”,大大抹消了教育本身应有的欢声笑语、快乐美好。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育”的不被重视甚至是忽略,忽视了德智体美的化育感染作用,世界上唯一打不败、灭不了的是精神。而精神、文化、智慧培养之道惟在“育”上下功夫。“‘德不孤,必有邻。’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人和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品质、精神、情怀和修养。”校党委书记程碧海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是要在“育”在下功夫,要通过“育”的化育涵养陶冶、感染唤醒和照亮之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一批批有温度有情怀有灵魂有思想的武工院人。
正是在学校领导独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推动下,学校将立德树人定为学校办学理念中人才培养之首要要素,学校的校训:“厚德 笃学 自强 求新”,将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摆在首位。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形成与学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文化品质,注重文化对办学及师生的引领、凝聚、激励和陶冶作用,通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孕育学生笃厚谦谨的品德、涵养浩然大气的精神、陶冶学生善美澹雅的情操。在汹涌而来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洪流裹挟下,工业时代的许多工作都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将来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许都不可避免地会迎接一次次事业转型和人生裂变,正是基于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武昌工学院以“育”字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要素,培养的正是这种能够适应任何外部环境变幻和人生际遇跌宕的应时之才。
“教”在武昌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让学生多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和一种能力。2018年年初,谷歌传来重磅消失,谷歌成功“造人”了。此次谷歌制造的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听懂人话,而且TA还可以和人进行无障碍沟通,惊艳全场。不少人感叹谷歌这次是要上天了。感叹之余我们也不仅心头一颤,感到彻骨的胆寒。有了谷歌的人类,还需要人类吗?我们的未来发展机会在哪里,我们职业归属何在?在新的时代洪流冲击下,教育又该何去何从?教育的目的何在?诚然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很多的专业和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将会迎来最惨烈的失业潮,而这一切并不是抹消教育的意义。反而会更彰显教育目的和意义,令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教”字的重新理解和践行上,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和学问技能了,而是一种追根溯源的本位回归。曾任耶鲁大学校长几十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武昌工学院关于“教”的理念是: 学校不能是传授知识的杂货店。而是应该培养能适应未来任何职业和任何环境变化的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相隔东西时空的两所大学对于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武昌工学院多年的探索。
当然中外两所大学关于“教”内涵的探索并非抹消教育传授知识、学术、技能的本质,而是心有灵犀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学问和技能的同时,能积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一室一天下”,要对所学知识、学问、技能多一些触类旁通的体验、感受、思考、创意、创新、创造,这才是“教”的真正内涵。正是基于对“教”之内涵的透彻理解,武昌工学院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实验、实训、实习学习与锻炼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由快乐成长于课堂、书本之外,淬炼学生成为“学有所长,用有所学”的应时之变之才。
孔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说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的做一个人。诚如李勇校长所认为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将来世界更是变化莫测。我们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应时之需之才,也是应时之变之才,即能适应任何环境任何人生际遇,也能胜任任何职业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武昌工学院以“育”和“教”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的正是孔圣人所论的智慧颖识、仁行天下、灵魂有光的知情意三位一体的顶天立地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