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师德 潜心教书育人
大学之大,谓大师之大。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詹姆斯·B·科南特(JameseB.Conant)提出,“高校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是它一代又一代素质优良的教师,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人才是高校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是大学最独特的风景。“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始终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思路,以人才强校新理念,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深入推进“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不断革故鼎新,为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很好地履行大学的教育、科研和服务职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每一所大学的专家教授,都用独特的意志,把温暖倾注在学校里和教学中,陪着学生走过知识的殿堂,知性的天空;让学生学会欣赏丰饶的大地,丰满的人生;使学生拥有梦想的翅膀,坚实的步伐,善良的秉性以及顽强的意志。我校“长江学者”徐卫林教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走到了纺织科技领域最前沿;“千人计划”专家王训该教授提出“纤维轮”的概念,为纺织科技发展指明了新的路径;“外专千人计划”维克多教授将工程材料与服装设计相融合,取得了功能性服装的新突破;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夏火松教授,把信息技术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们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们愿意学、喜欢学……武汉纺织大学的专家和学者们以“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与时代脉搏同起伏,与民族纺织业发展共沉浮,为更多更好地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和行业拔尖人才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探索。
“筚路蓝缕,先贤创业流芳韵;甲子传承,几番迁移岁月稠。”值此武汉纺织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人事处将学校全职在岗的正高职称专家学者的简介汇编成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们的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事迹感人至深,值得我们总结宣传学习。当前,我校的人才工作呈现出了“数量多、层次高、国际化、精准化、团队化、合同化”的新面貌,但师资队伍的“实然”状况与建成一流大学所需的水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学校爬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人才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落实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着力提供人才工作“一流服务”,实施人才工作业绩“一票否决”,讲好人才故事,形成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和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新磁场,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上下功夫。帮助引进的人才尽快适应环境,并努力为他们解决子女入学等难题,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二是在支持人才成长发展上下功夫。为人才搭建平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三是在完善人才工作的机制体制上下功夫。抓好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加大骨干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形成“按能力上岗,按贡献取酬”的用人机制,为党管人才凝聚人心和力量,真正形成各级各类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注:本文是校长彭育园为《武汉纺织大学专家小传》一书所作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