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教育实习:锤炼技能 收获真知 彰显价值

礼赞教育实习:锤炼技能 收获真知 彰显价值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之有物、学有所成,师范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中涵养“育人”思想,练就扎实本领。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生教育实习是我校培养教育人才的必要环节。119日,为期两个月的2019届毕业生教育实习落下帷幕。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多重保障下,1400余名师范生带着学校的嘱托和期望,走上三尺讲台,躬耕实践,在实习中锤炼着技能,既收获了真知,也彰显了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价值。他们的脚步遍布了黄石、黄冈、荆州、孝感、十堰等省内多个地市,其中不乏基础条件落后的农村贫困地区。从课堂里的学生到讲台上的老师,实习生们在角色变换中体会着教师的付出与收获,追寻着教育事业的“诗和远方”。

  将“体育意识”带到学生中,在体育教学中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跳健美操、踢足球、三级跳、接力赛,大类课程丰富多样;“贴膏药、捕鱼、老鹰捉小鸡”趣味活动课精彩纷呈。过去的这些天,对于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段文丽同学来说,可谓是“付出并快乐着。”早在96日,她就开始了在黄石六中的实习生活。在高二年级,担任3个班级的体育老师,后因一起实习的同学生病请假,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她负责了6个班级的体育课教学任务。“困难点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把体育知识传播到学生的心中,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从跟着教师前辈学习,到后来独立开展体育教学有条不紊,段文丽在这次实习中不断探寻着体育课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期间,她还组织了中学生体质测试,参加了运动会活动项目编排等工作。

  面对班级一位上着体育课还抱着作业做的“肥胖体态”学生,段文丽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他端正认识,克服不良习惯,通过学习健美操塑造体形,健康生活和学习。“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当他闲暇时间能自己消遣一下时光,不再是关注于玩手机,打游戏。我希望他们可以约上三两好友,打打球,跳跳舞,可以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跑跑步,散散心。”在段文丽看来,“00后”们不仅会玩、会学,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捆绑”在网络中,或一头扎进“看书刷题”之中,而忽视了现实的美好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教育者就应该是他们的指导者,用科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教育引导孩子们塑造刚健体魄,培育“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的体育精神,勇于追梦、圆梦。

  投身教育最需要的农村一线,在基层实践中培育“吃苦耐劳、坚守奉献”的品质。吃在学校,住在学校,远离城市,在偏远农村的青山绿水间,克服诸多困难,从事教育工作,思索教育本质。刚刚经历的这次实习对于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吴裴来说,称得上是“刻骨铭心。”她所在的实习单位广水市孝子中心小学位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落后,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吴裴一人“承包”了该所小学五、六年级的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品德等课程。毫无相关教学经验,看着这些孩子们好奇的样子,却不得不用心备课,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课。有时辛辛苦苦做了课件,却遭遇班级电脑故障或者突然停电的问题。由于不懂方言,沟通存在很多问题,吴裴和实习生们就想尽一切办法,陪着学生一起吃饭,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慢慢适应方言语境。

  实习期间,吴裴住在学校提供的房子里,山区农村蚊虫较多,吴裴的身上被叮咬出了很多“硬疙瘩。腿上、手臂上多处红肿,一眼望去显得“伤痕累累”。日常洗漱都依靠着太阳能热水器,一旦遇上阴雨天气,她和同伴们就没有热水可用。村子里物资匮乏,吴裴和同学只能到了周末,花点时间,赶到镇子上买点东西,随后便张罗着下一周的课程。教学设备不足,吴裴就和在其他年级实习的同学一起改编了一套“韵律操”,教给孩子们,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次实习对我的考验很大,锻炼的地方也很多。虽然条件比不上城里,但是这里的环境条件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摸索教学方法、领悟教育的本质。”谈及此次实习,吴裴有很多话想说。“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需要用更多的文化课程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音体美这些课程恰恰是农村教育的短板。”她呼吁更多的人可以关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身怀仁爱之心,在教育实践中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践行教育理念。每日清晨,伴着微微湿润的空气穿过青山湖,7点半前赶到黄石市中山小学一年级语文组办公室,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赵芬到达实习学校的第一件事是帮孩子们打好早餐,看护大家吃好早饭。从听课学习入手,向资深教师请教,探寻教学方法,她主动要求参加家长会,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和孩子们一起做眼保健操,多方面了解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喜欢孩子的她,手机相册里是班上每一个孩子的照片,手机便签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安排和学生学习情况、行为特点。“报听写,改作业,备课,上课”是她每天的必修课。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赵芬,在大学期间曾多次参与贫困山区支教,尽己所能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开拓视野、健康成长,被贵州省思南县团委聘为“春晖人才扶贫使者。”她把“支教精神”投注到实习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在中山小学实习期间,一年级五班的班主任戴老师生病请假,赵芬顶岗上课,每天要上好几节课,却也丝毫不影响自己认真备课、批改作业的节奏计划。学校举办运动会,她担任裁判,参与组织工作,一度嗓子发炎,声音嘶哑。

  谈到教育,她说,“孩子们的心灵很纯真,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教师的责任和担子就很重大。既要传播知识,也要塑造人格,既要重视内容,也要讲究形式方法。”为了唤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赵芬经常熬夜制作课堂教学物品,自费给孩子们准备学习奖励品,注重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写字习惯,当学生汉字书写明显进步,她会高兴很久,并和其他实习生们分享经验。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课堂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可爱的孩子们用手绘的“赵老师画像”致敬老师。实习结束临别时,许多孩子在卡片上写了“悄悄话”,送给心中的赵老师。

  在美丽的青山湖畔,在传承教育精神的师大校园,有“瑞云几度重阳后,不负黄花又一年”的黄瑞云、“燃尽生命之烛,谢幕三尺讲台”的方正东、“严慈相济育桃李,爱岗敬业铸师魂”的许岳军、“不忘初心回国来,满载情怀报春晖”的黄小欢、“用心教书,以爱育人”的陈亮……这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教育感动着一批又一批学子,激励着他们扎根教育一线,在祖国各地,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为每一位实习生安排一名本校实习指导老师和一名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实习情况,做好政策对接为学生实习提供补贴,多部门联合做好相关保障。”据我校教务处副处长秦海涛介绍,学校为实习生提供保障的同时,还注重对实习过程的检查、考核评价,努力让师范生实习工作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曾先后强调,“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

教育实习中,学子们沉下心、俯下身,踏实做事,既是对师大“师者”精神的发扬,也是对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今天,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既锻炼了自己,也助力着国家事业发展,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朝气与价值。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