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没有休止符
在这花香四溢、春意正浓的时节,第23个世界读书日悄然而至。
当下的读书日,安放着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是一个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完善自我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读书是一个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能力的过程;对于生活中的大多数来说,读书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气质的过程。
读书可以滋养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古人把人的相貌分为形貌与神貌,天生的相貌为形貌,后天培养出来的气质为神貌。孔子天生长相,此为形貌;温文尔雅的气质则是神貌,这是他在后天的读书学习和实践锻练中修炼出来的。“圣人”之称,是因其“有教无类”、修“仁”道。而这高尚的品行也是他从书中的一字一句里汲取到的养分所铸就。同样名垂千古的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时勤奋读书,讲求“独观其大略”,即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他不仅好学,而且善学,无论读书还是打仗,都称得上“足智多谋”。世人铭记的是他的智慧与气度,而非样貌。可见读书学习涵养出的神貌比形貌更重要。
反观当下,能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现代社会中,甚至有部分人读书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而仅仅为了功名利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 (1466人参与),60.2%的人通常购买专业学习用书,47.7%的人通常购买科普、生活类书籍,经常购买文学名著的读者只占33.8%。“没时间读书”似乎是很多人放下书籍的原因。生活总被工作及日常琐事所占据,许多人空闲时,便选择了相对轻松的微信、微博等手机软件来消磨时间。浮躁的社会风气,巨大的生活压力,让读书慢慢淡出了许多人的精神生活。
可又有谁不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呢?著名作家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的谈吐举止,让读者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它拓宽了人的眼界,而眼界正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和高度。
因此,读书没有休止符,没有完成时。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