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批教师陪伴3500余名留守儿童

八年支教路 点亮公益灯









(本报记者 钟凯龙)地处枣阳市七方镇的爱心辅导中心,由二楼的两间平房组成,房间里容得下12张1米长0.5米宽的脱漆木质课桌,两个1.5米长2米高的3层书架、还有由一张课桌垫底、两张倒放的方凳架起的小黑板,中间留下的通道只容许一个人通过。“暑假的时候人多,就摆到走廊中来……”湖北文理学院支教队员赵刘炎指着1米多宽的走廊说。
  缘起,一场偶遇牵起的八年义教路
9个省级贫困村,19个市级贫困村,贫困人口2910户、6151人……这是枣阳市七方镇的贫困人口现状,留不住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留下的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2011年,只有初中文化的孙国萍真正意识到,“有点文化总归是好的”,她想找人给自己的儿子补习功课却又苦于费用,反复思索以后她想到地处隆中的湖北文理学院……棕褐色的及膝外套、黑发里渗着几丝白发被捆扎起来,瘦黄的脸和深凹眼睛,一米五三的瘦小个子,眼前的孙国萍正在下发湖北文理学院自制的生活常识读物,再三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看,莫乱涂乱画,回去了也给爷爷奶奶看哈。”
  下岗后的孙国萍和多数人一样外出务工,孩子自然是留在了老家,几年下来她发现儿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四处闲逛、在大马路上四处张望、小跑着过街的身影,和自己孩子一样的还有很多……在懊悔自己为了养家糊口而耽误儿子的同时,孙国萍辞去了工作,心想给孩子们开培训班而且是不收费的,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辅导不了,但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孙国萍,哪来的钱支付教师的劳务费?
  “当时是真的就一个劲儿地想,想改变这种情况。”孙国萍想着大学生的费用应该相对较少,这才有了与当时就读大一年级的学生杜鹏飞的相遇,听了孙国萍的介绍以后,杜鹏飞邀请孙国萍到办公室与老师交谈,同年7月湖北文理学院选派志愿者到七方镇开展周末义教,而这一去就是八年。
  育人,续航八年“学生们”都在成长
11月26日清晨5点45,天还没亮透,风吹动落叶在校道上沙沙作响,他们穿着厚外套,背上书包快步前往公交车站。“我们要赶上第一班公交,不然时间就来不及,要转车。”刘炎和几位支教队员一清早就准备出发前往七方镇,他们说每一届支教队员都是这么过来的。
  除了招募志愿者到七方镇开展周末义教,湖北文理学院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七方镇的孩子们募集资金、书本和衣物等生活用品。2013年5月,“周末义教”志愿服务队的组建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成立了“党员帮扶基金”,下级单位学院学生党总支开展“图书义卖”、“零钱助学”活动、隆中山下义务采茶活动用来支持活动开展,并长期坚持。
  “目前已经成为学院党建工作的的一个品牌工程。八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学生的成长,我们的'小老师'也看到了七方镇学生们的成长。”该院党委副书记詹莉说。
  2011年,刚上初中的敖龙博通过孙国萍发出的免费辅导的消息,成为第一批前来上课的儿童。“杜鹏飞老师跟学校的老师完全不一样,讲课声音特别大充满激情,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敖龙博回忆,那时候每次来辅导中心上课,大家都抢着坐第一排,支教老师注重课堂互动和启发,让大家带着问题学习。
  “当时的教学条件很差,尤其是暑假的时候很热,但老师们还是坚持着,即使衣服都已经汗湿了。”2016年敖龙博考上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士官生也是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从戎报国回报社会。
远方,塑造品牌爱洒祖国四方
目前,“周末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正进一步增强,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关注。2017年起,“周末义教”志愿活动连续两年得到襄阳市妇联的资金支持,以项目为抓手,让活动开展更加顺利,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纷纷募捐爱心物资。如今的辅导中心比起刚成立之时有了很大的改观,孙国萍也得以和“周末义教”志愿服务队一道,为当地的留守儿童继续提供着关爱和帮助。
  以“周末义教”为起点,湖北文理学院打造周末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每周有近1000人次参与学雷锋“周末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程威志愿服务团” “大学生公益援助计划”等品牌活动。
  2014年,吴顺喜成为第二、三批 “格桑花”支教队员,到西藏琼结县开展义务支教活动。2012年进入湖北文理学院时,吴顺喜就加入了周末志愿服务队,参加周末支教、助乘、助老、助残、洁城等活动。肖泽龙作为第六届“周末义教”队长,2017被选派选派前往西藏支教,成员是第六批“格桑花”队员,他直言受吴顺喜影响很大,是把学长当成榜样人物在学习。
  “周末义教”的志愿服务精神穿越3378公里,扎根西藏琼结,开出绚烂的“格桑花”(责任编辑 陈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