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关炳儒的五彩人生

——记第六届“东林励志之星”关炳儒


日前,第六届“东林励志之星”暨励志之星“永芳”奖学金(第三届)评选结果揭晓,机电学院朱从亮等10名学生获选。校报记者采访了获选学生、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生关炳儒,本期为您讲述他的故事。  
张海迪有句名言,“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关炳儒就是这样一位生活的强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以勤奋和汗水为画笔,以坚韧和感恩为涂料,在命运的答卷上,描绘着自己五彩的人生。
  灰色:童年里的阴影
巴尔扎克在《于絮尔·弥罗埃》中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幼时的关炳儒懵懂而又多梦,看着耸立云端的高楼,他梦想着自己就是设计者;望到翱翔天际的飞机,他梦想着驾驶它远航;凝视浩瀚无垠的星空,他梦想着去解开她神秘的面纱。恰如一颗幼苗,生机勃勃的关炳儒对未来对人生充满了憧憬。
  一夕风雨至,花叶几凋零。
  关炳儒这株幼苗还未来得及享受生活的阳光,就遭受了惨烈现实的风雨摧残。一场医疗事故,使父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照顾丈夫、养育孩子、挣钱养家的重担压在了母亲瘦弱的双肩上,原本尚能度日的三口之家瞬间一贫如洗。这一年,关炳儒才8岁———本该享受欢乐的童年时光的年纪,命运却在他的童年留下了抹不去的灰色记忆。
  再没了那些斑斓的梦想,再没了那些五彩的憧憬,整日生活在阴影中的关炳儒变得郁郁寡欢。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他不敢反抗不敢吱声;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他躲在角落独自啜泣。这一切他都深深埋藏在心里,不敢跟父母说,他怕见到父母无助的眼神和泪水。没过几年,疾病就像幔子悄然爬上母亲的身躯,这个家庭再也无力支撑关炳儒的求学梦想,他辍学了。这一年,他才读小学3年级。
  关键时刻,国家、社会和学校送来了资助,关炳儒才得以重拾学业。“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对于失而复得的上学机会,关炳儒格外珍惜,学习起来也格外努力。从小学到初中再到省重点高中,关炳儒一直名列前茅,他看到不远的前方,重点大学在向他招手。
  绿色,大学里的新生
2015年,关炳儒参加了高考。本以为拨云见日的他,迎来的却是高考的“失利”。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埋头痛哭,无数次梦回考场……心有不甘的他决心复读。然而,当蓦然回首,望着母亲爬满皱纹的脸颊、黯然无神的双眸、鬓边如霜的白发、佝偻弯曲的脊梁,关炳儒猛然惊醒。他质问自己“你是不是太自私了?”那一刻,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告诉自己,“高考结束的铃声,不是苦读的结束,而是寒窗的开始。失利,不能纠结过往,而要再踏征程!”
  2015年9月,关炳儒成为了绿色东林的一棵新苗,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绿色既是重获新生的生命绿,又是底蕴深厚的东林绿,还是)中送炭的“绿色通道”的关爱绿。
  拿到东林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喜上眉梢;想到几千元的“巨额”学费,全家一筹莫展。在近乎绝望的时候,细心的母亲找到了录取通知书中夹带的“绿色通道”国家资助政策介绍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母亲拨通了介绍信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感谢国家、感谢学校,在电话里得知我可以入学时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时候,我就像一条在黑夜大海中航行的船,突然看到前方灯塔上亮起的希望之光。”事后回忆起那个电话,关炳儒如是说。
  红色:热情奔放的生命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关炳儒将根深深地扎进了东林这片沃土,这棵幼苗开出了绚烂的红花。这红色于关炳儒而言是积蓄已久的生命能量的勃发,是热情奔放的青春奉献的展示,更是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恩。
  经历了那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该经历的苦难,关炳儒显然比同龄的孩子更为成熟,也更懂得付出与责任的意义。一入学,他就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从此他便把整个班级扛在肩上。学校、学院的活动,他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班级学生的困难,他感同身受,竭尽全力去帮助、去解决。
  生活中,关炳儒是学生口中的“好大哥”。班会上,他化身“小太阳”,传播着正能量;过节时,他化身“520胶水”,团结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学习上,关炳儒是大家口中的“关老师”。大一时,为全院本年级学生补习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日常中,在考试前走屋串寝解答每一个学生的疑问,关炳儒把宿舍开辟成了“课堂”,乐此不疲地“支教”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关炳儒决心将十数年积累的知识和能量彻底释放出来。入学后,他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讲师挑战赛和演讲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说,成绩不重要,我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我在书本上学到的演讲的理论和表达的技巧,将知识储备化为技能储备。铁骨铮铮的他还参加了“东林好功夫”武术比赛,参加了太极扇表演比赛,在运动会上作为学院前导队一员展示着工程学子的风采。
  “在曲折中前进仅仅是人生的基础课,而人生中更重要的是那亘古长存的感恩,就像落红随风飘落,无畏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化作一方沃土滋润着新生。落红无悔,因为它感恩,由始至终……”这是关炳儒演讲比赛时的节选,也是他感恩奉献的写照。通过国家绿色通道圆了大学梦的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去回报。大一入学,各大社团招新,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院勤工助学中心,他要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像他一样的后来人。
  勤工工作中,他利用自己在课余时间学习的Excel技术多次解决了勤工复杂而繁琐的数据统计工作,为勤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尽上一份自己的力量。然而高负荷的大学生活让他的身体吃不消,虽然老师极力举荐,他还是放弃了勤工主任的竞选。他说:“如果我做主任,我肯定会尽我所能,不仅要将勤工的工作做到最好,更要把勤工这个组织变得更好,但是我的精力不足以保证我做到尽职尽责,我把这个绝佳的锻炼的机会留给其他的同学。尽管如此,勤工是我一辈子的回忆。”
  银色:梦想的追求与奋斗
北国秋日短,皑皑冬雪长。每年10月,哈尔滨就会迎来第一场),不久之后,大雪和严寒彻底笼罩这片土地。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有关炳儒穿梭忙碌的身影,这是他在顶风冒雪追求自己梦想的画面。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从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便下定决心,以百倍的努力来学习,绝不荒废光阴。他知道这才是对感恩最好的诠释。
  关炳儒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的使命。大学的每一节课,他都极力争取坐在第一排,坐在那个离老师最近的地方。他积极地与老师互动,如醉如痴地领受着每一位教师学者的智慧浇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营养。
  有一条路,初春,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在路旁;盛夏,清晨的朝阳落日的晚霞将那条路映照的格外美丽幽长。金秋,枯黄的柳叶铺满了道路;隆冬,皑皑的白)又为那条路换上了银装。这条路就是连接图书馆与寝室的路,关炳儒在这里走过四季、走近梦想。课余时间,他不知疲惫地在图书馆的书海中畅游,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平均每学期都会精读数十本书籍。通过阅读,他开阔了眼界心胸、丰富了知识储备,掌握了应用技能。
  关炳儒记忆最深的是漫长的冬日,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当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温暖的梦乡,他已顶风冒)早早来到空旷无人的自习室。许久之后,清晨的阳光才慵懒地爬上地平线,自习室内他翻书的声音也已如烟上腾;静谧的夜,在窗牖前、孤灯下,他用冻得不能屈伸的手奋笔疾书,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描绘着未来美好的画卷。
  金色:秋日的丰收与喜悦
一路走来,关炳儒有过疲惫和汗水,但未曾懈怠;有过挫折与迷惘,却未曾气馁。就像春天顶出的嫩芽,坚韧而顽强地在天地之间生长,在风雨之中招摇。来林大的第二个秋天,在勤奋与汗水中浇灌的这棵嫩芽已开枝散叶,硕果挂满枝头。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加权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凭借各方面的优异表现,黑龙江省三好学生、东北林业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也被他收入囊中。他还是年级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第一批预备党员。
  在学术创新、科研竞赛、创新创业的路上,关炳儒也遥遥领先。大一学年,他便加入了创业团队并入驻了东北林业大学创业孵化园,团队项目在学校首届“创业园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创业实践组三等奖,得到了学校5万元的创业基金资助。大二学年,除申请通过了一项专利外,他还先后获得了“Triz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黑龙江赛区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学校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比赛学校二等奖。
  作为以“为山河装成锦绣,替国土绘成丹青”为毕生志向的东林学子,关炳儒对生态与环境保护尤为关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大地时提出的“冰天)地也是金山银山”更是令关炳儒备受鼓舞,他有了“创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清洁的城市环境,并且呼吁更多的人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小梦想。为此,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办了“东北林业大学青近博物学会”,一个旨在以科技研发、教育宣讲等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与博物教育的学会,他自己担任学会的副主席兼科技部部长。
  青近博物学会创办的哈尔滨青近科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17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斩获银奖。由关炳儒负责、省赛获奖项目之一的“城市垃圾分类项目”在清华大学IE亮剑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全国第24名)。北京绿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了解完关炳儒的项目后,主动与关炳儒取得联系,对项目给予9万元的资金支持,基于关炳儒的设计理念研发的环保设备即将投入使用。
  面对这些荣誉与收获,关炳儒说:“我的路还很长,我愿学习秋日夕阳余辉下低下头来的果实,心怀谦卑、努力前进。更愿像野地里的向日葵,扬起脸来,微笑着面朝光明的方向,继续斗志昂扬地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肖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