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想之色彩“点亮学生理想的灯 照亮学生前行的路”———记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任佳伟


  对任佳伟来说,从他做学生干部,初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门径的那天起,“开启学生思想和心灵”就成了他的职业梦想。那时,他曾多次想过,如果这个梦想有颜色,会是什么颜色呢?2011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辅导员。他怀着那颗初心,情系学生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长为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佼佼者。八年间,他在国防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这两个特殊学生群体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思想引领促进行动自觉”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这时,任佳伟梦想颜色的生涯之问也有了绚丽多姿的答案。披荆砺剑 忠诚熔铸橄榄绿初到工作岗位,任佳伟就担任了国防生辅导员。当时国防生实行分散教学,247名学生分布在4个年级8个学院14个专业,集中管理难度很大。增进师生情谊、对接学院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工作虽然难,可他始终坚信“理想信念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认真揣摩、反复提炼国防生思想引领的关键点,配合学校把“忠诚”教育作为鲜明主题与核心内容,让学生以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指引人生航标。他先后组织开展了 “爱党信党坚定跟党走”、“讲述心中的中国故事”等活动,使理论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学生把他编写的《忠诚教育50问》袖珍书当成“掌中宝”,通过随时随地学理论、用理论,逐渐将理想信念深植在心中,体现在行动上。
  为了把先进理论和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将理想信念教育引向深入,他组建了“砺剑实践团”,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黑龙江3000公里边境线,在实践中树立对人民的情感、对国家的责任和对党的忠诚。他们的足迹从珍宝岛哨所向人迹罕至的边境线延伸,向密林深处的抗联路延伸,向伏牛山贫困山区的蜿蜒山路延伸。实践的日子很苦、很累、很单调。夏季的毒日、超负荷的徒步、不能陪伴父母妻儿的内疚是动摇意志的最大威胁,但学生渴望的目光让他毅然战胜种种困难。连续6年坚守,60余次实践,总计20000公里路程,背后是他无以计数的汗水和时刻铭记的梦想。
  渐渐地,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被动到主动、从兴趣到信仰,思想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2009级学生陈文渊在面对传教士散布歪理邪说时态度坚定、沉着应对、坚决抵制;2012级学生孙青从娇生惯养、盛气张狂的“富二代”成长为院学生会主席、省级“三好学生”,毕业不到一年就带出一个标兵排,受到通令嘉奖;2013级学生金富兵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工作,在茫茫戈壁守护阵地。2017届103名学生中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者占15%;学生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率高达33.7%。他的学生中,已有4人参加抗战胜利日大阅兵,2人参加朱日和沙场大阅兵,接受领袖检阅。春风化雨 团结蕴育石榴红2016年,任佳伟开始担任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边疆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知识底子薄,生活习惯与汉族差异很大,易自我封闭,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面对这种情况,任佳伟没有打退堂鼓,他依然坚信“理想信念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们都是好学生,只要找到正确方向,成长空间无限。在国防生思想引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经过多方调研、了解,并用大数据分析了学校1564名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他确定了“自信促自强,融入促融合”的工作思路,以个性帮扶与互助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打牢民族团结根基。
  为消除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他先从陪伴入手,用真心真情做好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午餐心里话”活动,通过与学生一起吃午餐进行交流和疏导,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遇到的实际困难。细心的他还时常多买两份牛肉,给舍不得餐费的学生“开开荤”。小小的一顿午饭,在他的有效利用下成为他与学生沟通情感的精神桥梁。除了陪吃午饭,他还陪看书,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陪练字,手把手教规范书写;陪上课,比谁不碰手机的时间长;陪周末,为学生展示厨艺;陪聊天,石凳上、餐桌上、宿舍里记录着他们聊不完的心里话……慢慢地,任佳伟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心中最信任、最离不开的“汉族阿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任佳伟认识到,只有通过志智双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对学生授之以渔,才能使其家庭真脱贫,并且埋下一颗共同富裕的“种子”,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真脱贫。他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计算机、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势,依托少数民族地区特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开办民族特产超市,启动“互联网+土特产”电子商务模式,支持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借助网络宣传家乡,销售特产,学生家庭滞销的和田大枣、乌什核桃被学校师生抢购,学生家长艰辛采到的冬虫夏草、藏红花卖上了好价钱。他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御寒物品、争取爱心路费补贴,每年固定开展“暖冬行动”;联系爱心教师对少数民族孤儿学生进行情感和经济帮扶;开展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一家亲,我在理工有个家”活动,党员教师对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成长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累计金额达到20余万元。现在少数民族学生对家乡有了新认识、对生活有了新希望,更加有信心、有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改变家乡面貌。
  为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交流交融、共同进步,他创建了“石榴籽”工作室,打造了“哈理工石榴籽”微信公众平台,运用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表达方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立志逐梦,传播青春正能量。邀请思政课专家为学生上党课,用十九大精神为学生加油鼓劲,引领学生把自己的小梦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梦想,培育时代精神和使命担当;开展“党在我心中”座谈会,开展“厉害了,我的国”大讨论,从五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变看国家的发展,使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开设国学讲堂,通过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故事和民族融合史,让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欢聚一堂活动,各民族学生一起吃粽子、品月饼,载歌载舞,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建立学习成绩包干责任制,组织汉族“学霸”对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帮扶,开展高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课“私人订制”,通过多种渠道和办法,努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在各项交流引领活动的感召下,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两名少数民族学生加入了党组织;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主动申请参军入伍、积极献身国防;藏族学生在校内发起了助学工程,先后筹募现金5500元和价值近万元的衣物、文具温暖藏区孤儿;新疆、西藏籍学生自发回到家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 “大手牵小手”义务支教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0小时;“石榴籽艺术团”多次赴敬老院、幼儿园慰问演出,在校内外大型活动中展示风采,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交流融合。通过引领和帮助,各民族学生犹如一颗颗石榴籽一般,因对党的信赖和对祖国的热爱紧紧地抱在一起,鲜红的底色更加光彩照人。坚守大爱 耕耘收获七彩金任佳伟的家离单位较远,可他坚持六年与国防生一起出早操,风雨无阻;将马上要分娩的妻子交给护士照顾,在学校加班处理突发事件;不顾膝盖旧伤,背着骨折学生在医院上楼下楼做检查,学生得到及时治疗,他自己却疼得站不起来……任佳伟用日复一日的真情付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那一条条挤满手机的节日祝福,那一次次毕业生绕路来哈尔滨的深情探望,还有那装满10大盒的工作日志和数十万字的记录,就是他八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最好诠释。
  多年的“深耕细作”结出金秋硕果,使他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创造、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有效、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国防生 “精英式”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2012年5月,“忠诚”教育做法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批示,《新华社内参》《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任佳伟受邀作客火箭军政工网,与全军官兵交流他在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心得体会。2014年11月,“砺剑实践团”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事迹得到黑龙江省委的高度认可并被评为 “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他探索出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学生 “互助融合”培养模式,成为黑龙江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品牌。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社科联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赞赏“石榴籽”工作室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的青春榜样作用。2017年12月,《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对此进行深入报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任佳伟努力从“懂理论的实践者”向“会实践的理论者”目标不断迈进。他善于用青年的话语体系讲述青年的故事,先后深入多所高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起广大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他主讲的“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程堂堂爆满;他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9篇,参与课题10余项;获得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十届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排名第一)、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排名第四)、第二届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各项奖励16项;他还被聘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成员,全国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讲师团成员,黑龙江省高校智库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成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师资库成员。连续五年担任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评委,赴省内外50余所兄弟院校与近万名辅导员同仁经验分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分别在6月23日、25日和9月10日报道了任佳伟的事迹,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等30余家主流媒体对其进行报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佳伟正一步一个脚印,一如既往地用他职业梦想的三原色为时代新人描绘更加绚烂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