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党建的“样板间”
尽管身处百里之外的铁路清筛作业现场,但每月初,刘向和他的同事总会准时接到神维分公司准格尔工务机械段党委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宿营车上,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以及上党课,这些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并没有因为条件的简陋、工作任务的繁重而缩水。
一切是那样的自然,犹如一种习惯已然养成。
“在野外工作久了,最怕的是被遗忘,最需要的是组织的牵挂。” 准格尔工务机械段清筛作业一队党员吕中洋说:“在我的手机上点击量最高的客户端就是ishenhua。不仅能够保证‘两学一做’学习任务的完成,还让我和我的同事有了真切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在野外工作久了,即使看到集团的标识,也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不仅是吕中洋这样,其实对于在铁路线上作业的每一名神维分公司员工来说都是这样。
从过去的“信息孤岛”、“管理孤岛”到如今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方便轻松参与到党组织生活中来,互联网让距离不再是难题。
对此,准格尔工务机械段清筛作业一队党支部书记刘向感触颇深:每逢春季大会战期间,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清一色的都是党员的身影,尤其在关键时刻,党徽成了准入证。
“不能因为距离远、工作分散就不去学。”诚如神维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傅瑞珉说:“为了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落实开展,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我们将党支部活动建在铁路线上、把党课送到宿营车上、把学习平台搭到铁路沿线及每名党员,让流动的党员有‘家’可回。”
距离不再是问题,然而学习究竟又让基层党组织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记者在准格尔工务阶段采访时,党员闻建华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党支部真正变成了铁路线上行走着的战斗堡垒、行走的党员教育大课堂、行走着的员工主心骨、行走着的员工心灵港湾、行走着的“员工之家”。
不仅是在绵延的铁路线上是如此,在百里矿区、在苍茫的大海上、在反应塔林立的煤制油化工园区、在机组昼夜运行的电厂、在千里奔波的销售战线上也是如此。
刘向、吕中洋、闻建华认识所发生的变化,生动地浓缩并代表着各条战线上党员的变化。
从单纯的学习到精神深处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巨大的反差正是得益于国家能源集团“互联网+党建”的思维创新和路径探索。
“互联网+党建”加出了什么样的不一样
不因时空而受限,事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就走到哪里
3月23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召开的首届科技大会上,《基于大数据用户画像技术的大型企业党建信息化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获评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从2012年起,原神华集团就启动了项目调研工作。而所有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过去的党建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党内循环”变为“全员关心”,由“静态结果式”变为“动态管理式”,由“务虚”变为“务实”。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对象,至少覆盖3个方面的主体对象,一是企业中党的各级组织,二是企业中的所有党员个体,三是企业中各党务工作部门。”
国家能源集团党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需要克服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缺陷,必须从整体上有所掌握。
记者了解到,仅原神华集团有基层党组织3946个、党员73502名,占员工总数的34%,党组织、党员数量较多,原神华所属40多个子(分)公司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国外的一些地区,分布范围广,党建业务工作不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党员的日常管理和自主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使得党建工作开展面临诸多难题。
国家能源集团党建部相关负责人说,尤其在基层一线,既有井下的采掘队党支部,也有铁路沿线的小站党支部,还有运输船上的“海上流动党支部”这样的组织分布特征,给党建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迫切需要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使企业党的各级组织在同一个系统中,上下左右紧密联系。
依托于信息公司强大的技术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国家能源集团为党员和党组织共同搭建起了一个“网络之家”,在这里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精准地处于党组织之中,实现党建业务、干部管理业务、纪检监察业务、新闻宣传业务、工会业务、信访维稳业务和团青工作业务既相对独立,又互联互通,实现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各相关业务的全覆盖。
信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骐告诉记者,将党建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对信息公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但这也是对信息公司的专业性的一次检验。
作为集团党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的技术承建单位,信息公司党委接到建设任务后,在集团党建工作部的指导下,组织咨询、开发和实施等各个岗位的骨干技术人员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安排咨询顾问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从整体上对互联网+党建的建设思路、建设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抽调软件开发的骨干人员制定周密、可行的项目计划,并从人员、技术、场地等多个方面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按照集团领导“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党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对关键对象的全覆盖管理、对关键主体的全周期管理和关键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对关键活动的全天候管理和关键数据的全维度管理。这些新的思路和要求对信息化技术本身也提出了很多挑战。
首先,经过技术研发,信息公司设计了覆盖全集团的党建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定义多级的数据主题域,对海量的党建数据进行采集、清洗、转换和入库,解决了数据采集和数据整合问题,逐步构建了覆盖集团7万多名党员的党员特征数据库和行为数据库。
其次,信息公司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运用TF-IDF算法设置权重归类,定义人员标签,搭建实体模型,对全集团所有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
再次,信息公司创新设计,针对系统用户量大(在线10000),并发负载高(400并发),传统系统三层架构难以支撑需要的特点,项目组优化设计了系统架构,整体采用四层架构,使其具有轻量化、高可用、可伸缩的特性。在数据层采用多数据库,解决集中数据库性能的问题;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增加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对业务热点数据缓存,降低输入输出(IO)负载,解决系统数据响应速度的难题;在应用层使用处理速度和系统负载都有较大优势的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并在应用层进行集群部署,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一系列创新设计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党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既圆满支撑了管党治党的高要求,也使通过系统进行党建工作的用户获得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经过三年多的刻苦攻关,党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闯出了一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党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党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和党建数据的全维度运用管理的新路径。
“样板间”或许将是“一种解决方案”探路
立体的呈现让党建在“务虚”中更加“务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编辑政策委员会评选表彰了100家优秀通讯单位,其中国家能源集团荣获2016年度“全国百家优秀党建云平台暨基层党建宣传示范单位”称号。其“三个课堂”“系列党课”“标准化党支部”等经验做法先后被中组部、人民网、国资委等上级单位或主流媒体报道。方式的创新,真正改变了过去“一支笔、一张嘴、一张报”的传统学习方式。
据国家能源集团党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前来学习交流,部分还提出了“全部移植”的想法。
记者注意到,通过对中国五矿集团、东北工业集团及中航工业昌飞公司等党建信息化较好企业的系统考察分析,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国内同类系统相比:
——在建设模式方面:基于大数据人员画像技术的大党建系统。统一规划、建设同时满足干部管理、党建、纪检监察的工作平台、数据管理、业绩评价、学习教育和信息共享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系统,系统功能全面。而国内同类型党建系统属于小党建模式。一般独立建设党建、纪检监察、干部管理业务系统,或独立建设工作管理、业绩评价、学习教育和信息交流系统。业务服务范围单一,大多企业存在系统缺失和功能缺失。
——在核心理念方面:通过一党员一个、一组织一个的编号,将集团公司3946个党组织和73502名党员联接在平台上,做到组织管理和党员自我管理同步,实现了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管理的全覆盖,形成了业务闭环管理,极大提高了党建业务工作水平。而国内同类型党建系统一般以解决某业务的某问题为核心理念,缺乏业务过程一体化的理念,未能形成业务闭环,党建系统对业务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
——在业绩评价方面:创新性地利用大数据人员画像技术设计了基于人员行为数据和特征数据类型分类评价,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过程、动态化、客观精确业绩评价考核,能及时指导业务工作的改进。而国内同类型党建系统现有的党建工作业绩评价大多为静态评价、结果评价,不按组织分类,不重视证据,打分形式单一,导致业绩评价滞后于业务工作……
2017年9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在调研时,观看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党建信息化建设系统的相关演示,并听取了党建工作汇报。
“联、动、串、合、闭”五大功能的实现让郝鹏一行印象深刻。
——“联”结主体全覆盖,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定责明责体系。平台把集团党组与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各子(分)公司党委、厂矿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联结在一个平台上,构建了多层级扁平化的组织网络体系,并赋予每个党员唯一编码,将原神华集团73502名党员编入相应支部,通过系统的履职履责模块使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的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精确统计、智能分析,对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进行实时画像。
——“动”态管理全过程,构建标准明确、业务规范的履责强责体系。平台把履责的过程管理作为建设的重中之中,要求履职过程线上运行或事后将记录及时录入系统。通过设置排行榜与红绿灯提醒功能,实施动态管控,确保责任主体“动”起来。
——“串”连信息全轨迹,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中,将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的信息数字化,平台运行后将主体履责过程信息及时录入,从而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和信息链,为组织了解掌握党员、干部成长轨迹、党组织建设脉络提供了依据,也为党建工作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奠定了基础。
——“合”并数据全维度,构建主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协同履责体系。平台实施“一党员一库”“一组织一库”,实现了上下级组织、各个业务职能部门的聚合与协同,形成了履责方面的主体联动、齐抓共管、合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良好局面。
——“闭”环管理全方位,构建评价科学、考核精准、奖罚分明的责任落实体系。平台通过排行榜和红绿灯提醒警醒功能,实时展现党组织、党员的评价结果,年初有部署,履职过程有详细记录,评价有“画像”,年终有数据,提升了责任追究及时性与威慑力。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2016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通报》第2期充分肯定原神华集团打造“空中大学堂”“ 支部小讲堂”“ 指尖微课堂”学习平台,开展在线开放式学习、互动式交流的做法,成为落实中央要求、用好用活新媒体、提高学习教育实效的典型案例;
同样,201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学”得深入 “做”得扎实——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党课有党味、添鲜味、留余味”作为典型案例被宣传报道;
紧随其后,201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第17版党建周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专栏刊登了《组织生活会 这样认真开》,选取了3个基层党组织,包括以“针针见血 推心置腹”为题,报道了神宁烯烃分公司气化车间党支部一线党员如何在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中经受淬炼、提升自我;
2017年4月13日,《求是》杂志在第7期刊发了集团公司党组题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的署名文章;
《人民网》开展了“两学一做看神华”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先后刊登集团宣传稿件30余篇……
尽管如此,在扎稳国有企业“根”、管好国有企业“魂”的夯基路上,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