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上的货车速度

截图20190430142303.png

黄骅港,是河北沧州毗邻渤海的一个港口。这里夏日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凛冽。这里的土壤是贫瘠的盐碱地,光秃秃的海滩上寸草不生。

然而,就是在这片荒凉的不毛之地,铁路货车公司员工奏响了激昂的创业之曲。在海风的洗礼下,铁路货车沧州分公司的创业者心怀壮志、不畏艰险,在短短3年时间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机车大修从无到有的跨越。夸父追日的执著、愚公移山的坚韧、精卫填海的勇气,种种不凡的精神和力量,不仅在渤海之滨绘出一幅壮美绚丽的蓝图,更让世人领略了创业者在盐碱滩上创造的货车速度。

 

货车疾驰:奔腾的渤海潮声

 

五年前,这里还是滩涂上的一片荒地,忽如一夜春风来,两座巍峨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雪白之身、碧蓝之顶,与天海相映、共沐晚霞,为粗犷的大地平添了几分诗意。

走入沧州分公司所属的这几座厂房,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车间一尘不染,各式各样的设备摆放有序,着装整齐的员工围着一辆辆机车、车辆上下忙碌,处处彰显着货车人的素质和效率。有其表,更有其里。这几座外秀于形的厂房,可别小看,它们对国家能源集团运输交通板块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座车辆维修车间,具有铁路货车段修年1.2万辆、厂修年3000辆的设计能力,不仅能大规模修理C64K、C70A等老型号货车,还摸索制定出新型KM98煤炭漏斗车的全套检修技术规范,并与联合生产单位通力合作,开展了26项技术攻关活动,助推车辆检修再上新水平。这座车间曾创下了日产C80型货车54辆、月产1416辆、年产11755辆的历史纪录,这些数字托起的是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重载运输梦。

为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集团铁路运输单位将C80车缩编为每列108辆,54辆车是108辆编组中的一个单元小列。在以往两万吨列检修中,必须把编组解散后检修,完成检修后再重新编组,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延误。在检修作业中,沧州分公司大胆变革,创新检修模式,进一步提升厂房利用率和检修效率,减少车辆停时,创下了日产54辆C80型货车的检修纪录,实现了“整列扣修、整列编组发车”的目标,这对集团两万吨重载铁路建设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是重载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节。

一座机车维修车间,更是令集团交通运输板块员工引以为傲。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结束了国家能源集团不能进行机车大修作业的历史。自从上世纪90年代原神华集团第一条自有铁路通车运营,自有机车达到大修里程后就不得不“离岗”,千里迢迢地赶往太原、宝鸡、洛阳三地“就医”,办齐审批手续、走完旅途、结束大修要70余天。而在拥有大修能力后,只需38天就可完成。

2017年8月,分公司单月出厂修竣机车10台,达到年检修120台机车的设计目标,完全可满足集团自有机车大修需求。这座车间的“问世”,不仅直接创造出巨量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缓解了机车调度压力,进一步提升了铁路运输整体效率,令集团产、运、销一体化产业链更加稳固。它不仅是铁路货车公司全体员工的骄傲,也是集团铁路运输事业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荣业绩。

白手起家,他们实现了电力机车和铁路货车全部修程的自主检修能力;艰苦创业,他们构建起完整的铁路自备车维修体系。他们的汗水和付出,不仅创造出璀璨的业绩,更在盐碱滩上奔驰出属于沧州分公司的货车速度。从2013年2月开工建设到2015年6月机车检修业务投产,再到2017年8月达到设计产能;从机车大修周期90天到38天,分公司员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检修能力和技术水平均跻身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准。就在渤海之滨,货车如疾风般驰骋,留下格外精彩的轨迹。

货车轰鸣:盐碱滩上筚路蓝缕

世间百难,莫难于创业。唯以志破,贵以勤取。回眸沧州分公司的创业之路,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每一次成功的突破,无不源自志存高远的品质,无不成于孜孜不倦的精神。

坐落于千里大动脉尽头的沧州分公司,近临渤海,北通京畿,具有检修国家能源集团自有车辆的天然优势。它诞生于原神华集团“五年再造一个神华”的发展战略,经历了煤炭市场的下行岁月,无论是扬帆猛进或是搏击风浪,打造一流车辆检修企业的雄心壮志从未消退。对分公司的建设,原神华集团党组、铁路货车公司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就项目进展做出重要指示和有力支持。分公司紧跟集团发展思路,在建设初期大胆提出“集团车、集团修”的企业发展使命,动员全体员工发扬奋斗精神和奉献意识,以优质建设成果保障集团铁路全面升级。追求卓越、打造一流的宏伟蓝图,不仅凝聚起广大员工的拼搏之志和进取之心,也让四方英才汇聚于国家能源集团的大旗之下,为了共同的理想锐志前行。

来到分公司已有4个年头,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却屈指可数,这是分公司车辆技术部主任尤昕宇最大的无奈。四年前,他还是中车集团太原轨道设备公司的一员技术骨干。生活在大城市,家和单位只有一墙之隔,可尽享天伦之乐。现在却只能在视频中指导孩子的功课,在电话里慰藉委屈的妻子。很多人不解地问他,“又不挣钱又不当官,你大老远的跑这个苦地方干嘛?”他如此解答,“招聘的时候,分公司领导介绍了企业发展战略,我当即就被这宏伟的事业吸引了,年轻人就要有追求理想的勇气。我相信在沧州分公司这样的企业,必然会有广阔的舞台,不会辜负青春岁月”。就这样,尤昕宇、王开文、卢长杰等一批行业精英从太原、株洲等地汇于渤海之滨,为分公司的发展勾画蓝图。其中,“王开文创新工作室”为切入点的科技创新已逐步成长为分公司发展新引擎,项目的经济性、创新性、前沿性均走在了前列,从管理层面加大创新力度,在基层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2015年6月,分公司机车检修业务刚刚投产,机车检修部门就接到重任,要在当年10月之前完成首批机车检修任务。此时事业初创,队伍刚组建缺乏磨合,厂房刚完工有待完善,设备刚到货尚需补充,同类厂家机车检修车间一般有100多位员工,可分公司检修车间只有22位人,相当一部分还是跨岗位的新手。这个条件怎么干?只有苦干巧干拼命干!对那段时间,尤昕宇、卢长杰等人唯一的回忆就是工作。日夜加班、周末不辍,忙到中午就在车间吃份盒饭,深夜回到宿舍倒头就睡。零部件不足就大搞技术创新研究替代方案,员工们没经验就手把手的传授,最终高质高效完成了前两批六台机车检修任务,初战告捷。2015年9月,分公司车辆检修项目刚投产,货车公司下达了“到年末完成段修2000辆”的生产任务,要完成设备调试、人机磨合及达到设计产能,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2个半月。车辆车间员工们每日忙到深夜,饿了泡袋方便面,困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硬是将技术准备时间从预期的45天缩短到17天,为后续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最终在车间全体员工地努力下,提前3天完成2000辆的生产任务,为分公司检修能力的快马提升打造出精彩的开始。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无论雷霆之速或是千钧之势,其动力均源自勇创卓越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拥有这强劲的引擎,那奔腾驰骋的“货车”必将再次加速,车轮滚滚、驶向远方,在盐碱滩上留下梦幻般的身影。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