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转型处挥别 在传承中超越 —— 二铁总厂9号高炉永久性关停亲历记

于转型处挥别  在传承中超越

—— 二铁总厂9号高炉永久性关停亲历记

□ 记者 高跃飞 郭旷怡 通讯员 程军

423日,一场春雨淅沥,钢城绿意更浓。

上午9时,下了大夜班的二铁总厂9号高炉炉前主操肖慧并没有回家。朝夕相处的炉台像往常一样热火朝天、红光闪耀,不同的是,他和同事们的脸上多了一丝凝重——继2015年以来先后关停11号高炉、10号高炉和1号烧结机之后,23日至27日,9号高炉、3号烧结机、13号高炉也将陆续永久性停产。具有65年炼铁历史的二铁北区从此将全部退出马钢生产序列、永久性停产!

“虽然这里累,工作环境也没有大高炉好,可在这干了28年,真的不舍得。”肖慧对站在身边、深情凝望9号高炉的炉长付敏说。“是啊,感觉既高兴又不舍。” 付敏边说话边擦了擦眼镜上的雾气。

挥手作别,难说再见。二铁北区,对于马钢、对于马鞍山市、对于中国钢铁行业,都有一段难忘的幸福记忆。

这里是马钢的诞生地,城市从这里崛起。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关心马鞍山铁厂的恢复建设。195210月,中央决定:在日伪时期小高炉废墟上筹建新的炼铁厂。195361日,马鞍山铁厂恢复新建正式开工。随后,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古朴的乡村,告别了他们的亲人,带着简单的铺盖行李,带着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来到这里,集棚为营、风餐露宿。19539161805分,第一炉铁水欢畅流出,改变了华东地区有矿无铁的历史。同年1215日,67174立方米的小高炉全部建成投产。随着生产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9588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同时,原马鞍山铁厂改名为“马钢第一炼铁厂”,这便是如今二铁总厂北区的前身。随后,马钢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先后快速建起了9号至13号五座中型高炉,于19589月到12月陆续投入生产。

这里是马钢光荣的象征。1958920日,同样的一个雨天,15时许,毛泽东主席来到原一铁厂,健步登上刚投产不久的9号炉炉台,微笑着向炼铁工人频频招手致意,并用看火镜从6号风口观看高炉冶炼情况。在询问了铁厂生产建设情况后,作出了“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的英明决策。19591029日,毛主席又一次亲临原一铁厂视察,留下了难忘的身影。刘少奇、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先后视察这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北区的发展、马钢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马钢,当年那个立在滩涂边、日伪废墟上的小高炉、小钢铁厂,经过滚动发展、日渐强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这里是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一座丰碑。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年生产能力近50万吨,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炼铁厂。80年代,这里五座中型高炉全部是原冶金部“红旗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同类高炉前列,原一铁厂成为“特级炼铁厂”。马钢炼铁人在这里首创的《高炉操作标准化条例》及《生铁含硅标准偏差管理法》,作为重大成果在全国炼铁厂推广应用。自19536月恢复重建以来的65年里,二铁总厂北区累计生产铁水超过8000万吨,为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雨中,9号炉前,巍然屹立的毛主席视察纪念像更显庄严神圣。上午1030分,简朴的二铁北区永久性停产仪式在这里举行。股份公司领导、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二铁总厂相关负责人及北区部分职工代表共同回顾二铁北区65年的风雨兼程、辉煌历程,共同见证马钢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时刻。1040分,随着股份公司总经理钱海帆的一声令下,9号高炉最后一炉铁水缓缓流淌而出,9号高炉永久性关停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铁水奔流,时光荏苒。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中国历经以钢为纲的缺钢时代,改革开放后钢铁大发展时代,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产能过剩时代,以及已经到来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去产能是硬指标,转型升级不能等。”二铁总厂炼铁三分厂厂长程朝晖的话中折射出马钢人的认识与担当。2015年以来,马钢讲政治、讲大局,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在逆境中画出了生产经营的“微笑曲线”,2017年创造了盈利58亿元的历史纪录。

“马钢生产经营的成果,有我们的一份功劳。”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忙着出最后一炉铁的肖慧,话语中透出一股豪气。20164月,根据马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提高铁前系统整体协同效率,公司决定将原一铁总厂和二铁总厂成建制合并,原一铁总厂称为“二铁总厂北区”。而此时的二铁总厂,南区保产与基建、检修压力并行,北区也面临着去产能、人员安置的巨大考验。

中流击水,方显英雄本色。马钢炼铁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公司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部署,一路创新探索,一路顽强拼搏,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超前设计、圆满建成了国内一流的4号高炉,技术指标位列国内前三;圆满完成了3号、2号高炉大修等多项大中修任务;安全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去产能和人员安置任务,有效地支撑了马钢生产经营大局稳定。

走进新时代,马钢致力更高质量发展,综合经济、安全、环保等因素考量,加快推进去产能工作进度,二铁总厂北区炉机全面永久性关停进入倒计时。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安排,二铁总厂于31日全面启动各项准备工作。抓好停产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稳定职工队伍和劳务工队伍,制定高炉、烧结机等10个系统永久性停产方案,做好停炉所需资材准备、停炉前原燃料库存消化和平衡、停产后职工安置及消防保卫……各项措施紧锣密鼓,逐一就绪。

室外雨势渐急,雨滴跃起粒粒珍珠;炉前出铁正畅,铁水绽放朵朵金花。肖慧和作业长叶福春小心翼翼地探出身子,用取样工具舀出铁水,郑重注入刻有“马钢9号高炉永久停产纪念”的模具中,作为这个历史时刻的留念。随后,他再次取出铁水,用于成分检验。“即便最后一炉铁水,质量也不能马虎。”完成操作后,肖慧擦了擦脸。

9号高炉和二铁北区即将全面关停的特殊时刻,尽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万般的不舍和眷念,但展望未来,9号高炉的红色火种已经在4号、3号、2号高炉的炉膛里熊熊燃烧,红色基因仍在延续。“4号炉我去看过,真好!平坦化出铁场,干净得能照见人影,出铁完全没有烟尘,这是我们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肖慧感慨地说,“不过要适应这样的现代化大型高炉的操作,可不像在9号炉这边只要肯吃苦就行了,真的需要更高的技术素养,更强的操作本领。”

金泉奔流,炉台飞虹。领导、职工纷纷在炉台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一张张被炉火映红的笑脸,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明天的期盼。而肖慧和同事们依然坚守岗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其实,早在前几天,他们就纷纷利用休息时间,拿起摄像机、手机,将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的炉台每一个角落拍了个遍,留下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印迹。9号炉关停后,不会像其他炉机那样彻底拆除,而会作为工业遗址保留下来。这次停炉也不会放残铁,而是保留料柱原貌,为大家直观展示高炉生产的内部‘黑匣子’。以后,等我老了,一定会带着家人经常来这里看看。”肖慧笑着说。

雨越下越大,风夹着雨水斜飘进炉台。火热的生产场景已经成为历史,但巍峨的9号高炉依旧耸立。它,和它的精神,会永远镌刻在马钢人的记忆中,渗透进马钢人的血脉里,化作力量,成为永恒。

QQ截图20190429152041.png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