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边人为榜样,从身边事做起

——有感于成凤桂教授获评“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9月13日,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我校化材学院已故教授成凤桂老师获颁“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荣誉称号,以彰其慈心育人、关爱各族学子。2015年2月,成老师临终前在病房里立下遗嘱:从自己并不丰厚的积蓄中,捐赠人民币10万元设立奖学金,帮助学习进步较大的各民族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师生、校友感念成老师的善举,纷纷解囊助力,最终“成凤桂奖学金”实际捐赠额达21.67万元。

    “成凤桂奖学金”设立3年来,帮助和激励众多学子励志前行。此次获颁“中华慈善奖”,更是在社会范围内传播正能量。无论时代更迭,历史变迁,善心善举都是人心所向。2014年,共青团中央启动全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理应以善为榜,传递善心,付诸善行,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人之初,性本善,善心与生俱来,善行还需在实践中得到引领,而榜样的行迹就是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为民大学子,成老师就是我们身边向上向善的榜样。

  成老师和老伴欧老师献身民大教育事业数十载,生活简朴,仅有的工资收入早年用以抚养儿女,晚年的积蓄他们用来资助民大学子。然而,成教授的老伴却说:“年轻时候遇到太多感人的事情,我们做这点事情,太少。”两位老人的大爱令人动容。作为在校学子,我们还没有太大的力量去投身慈善,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则人皆可为。古人云,一善染心,如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而恶念一起,则可酿成大祸,万劫不复,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就是极惨烈的教训。

  罗曼·罗兰说过: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在我们的身边,就随时随处可以感受到向上向善的温暖。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善;随手关门关灯是善;礼让他人是善;不歧视他人的缺陷是善;不计较得失懂得原谅也是善;不为小恶更是善。善可以大到人尽皆知处处歌颂,善也可以小到连自己都不曾察觉。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无数的青年志愿者,集中体现了我校各族学子向上向善的风貌。九月迎新,各大活动,志愿者的温暖无处不在,他们还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回民小学,走进西藏班,远赴西藏山南、广西三江、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等民族地区,关爱帮助当地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更好地成长成才。“晓岸”志愿服务队,筹资63万元为从江支教地的小学援建了一栋宿舍楼;校研支团志愿服务西部,为西藏孩子建起了一个个高原书屋,发起了“庇佑计划”……存一颗善心,执一份善念,从身边的事做起,小善累加,持之以恒,必成大善。

  善,随处可在。善心善举是我们前行的美好印迹,向上向善的氛围必将形成社会的正能量,也将汇聚成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力量。向身边人学习,从身边事做起,努力向上向善,则是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