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师

      2018年7月6日,早上7:50,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三楼,六名年轻教师已经吃完他们的早饭。如无意外,这一餐将是他们在这间食堂的最后一顿早饭。7月6日,是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一天,也是这六名年轻教师为期一年利川支教结束的日子。

  7月4日,校报记者团五名学生记者来到利川,追寻他们“一年之师”的历程。

 

初来利川   遭遇下马威

 

  刚来利川时,大家在生活与教学工作中都不太顺利。

  汪琪没有固定的住处,连着搬了四次家后,最终在校外租了房才安定下来。从学校到住处,道路阴森。每次查完寝,已是深夜十一点,汪琪须跟室友结伴同行。她无奈地说:“晚上是绝对不走小路的,害怕都在其次,万一出什么事呢。”

  面对新装修的宿舍,对油漆过敏的徐贝杰不得不自己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吃不惯学校的饭菜,每天我要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每天除了繁重的教学,我还被这些琐事困扰,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

  “以前在武汉读书,四年我都没有想过家,来到利川一星期,晚上睡觉时我就想家想哭了。”利川海拔偏高,气候潮湿,习惯了家中清淡的饮食的徐贝杰初来时更是对这里辛辣的食物十分不适应,经常生病。“每次去医院,我都非常无助,格外地恋家,但每次想到我的学生们,我就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

  教学上更是无从下手。

  上自习课的时候,70多个人的班级一直闹哄哄,怎么也没法安静下来,把汪琪被气到掉眼泪。“晚上给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要聊很久才能平复心情。”汪琪说,“突然理解了老师的苦。”

  曹琳的第一节课更是狼狈。“一来我就懵了,虽然我提前也做过准备,知道学生都不算是小孩子了。可当我看见台下都是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学生时,我一下就慌了。”站在讲台上的曹琳特别紧张,心快跳出嗓子眼了,感觉说话的时候舌头都在打架,拿书拿粉笔时手也是一直发抖。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强装镇定,一节课下来,衣服全都湿透了。

  从小生活在“学霸”扎堆的环境中的徐贝杰对于职校学生特别陌生。“我真的难以想象有基础这么差的学生,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知识她们都不懂,我需要从小学的知识一直给她们补到现在。”

 

别出心裁   新老师有新方法

 

  很快,几位“菜鸟”老师就发现,这里的孩子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孩子唯一的乐趣就是玩,教学常常难以为继。

  “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给自己鼓劲。

  面对地处山城中的孩子,刘标第一节课没有过多介绍自己,而是对自己的大学、大学所在的城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从大一到大四,带着孩子们去见证了他的大学。“每个孩子眼中都在发光。”刘标说。

  曹琳根据游戏、小说、漫画里的人物形象来模拟课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传统的追击相遇问题就变成了熊大熊二一起追光头强的故事,学生们觉得很新奇有趣,“在欢声笑语里就能掌握知识。

  熊灿采取播放视频,课堂玩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等小游戏来调动课堂氛围,“游戏失败的措施是在讲台上自我介绍,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渐渐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进课堂,学到熊灿想教的东西,“感觉很有成就感。”熊灿欣慰的说道。

  利川职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作为班主任,杜海洋每天的一大任务便是和学生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学第一个月,杜海洋就收了20多个手机。可学生们的手机,收之不绝。

  这不是办法!杜海洋决定召开一期主题班会——手机之殇。

  在这次班会上,杜海洋让全班同学自己制定了班级手机使用规范。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决定,但结果证明这个险冒地很不错。

  除了周三下午,其他时间,如无特殊情况,手机禁止使用,被白纸黑字地写进班规里。

  “大部分同学遵从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对于这个结果,杜海洋很是得意,

 

亦师亦友   和学生交朋友  

 

  李越洋是刘标班里的“小学霸”,从一进高中便打定了好好学习的主意,每天晚上熬夜学习,平时下课也是趴在桌子上学习,但成绩却一直没有上升,对学习也没有之前的激情了。

  刘标了解情况以后,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搜罗一些资料,给李越洋写了一封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你要知道事情也分轻重缓急。学习是个长久过程,你可能会有段时间比较累,那你就放下手头的事情,好好休息。”

  利川气候潮湿,容易生荨麻疹,学生张媛媛就染上此病。汪琪细心地发现张媛媛手臂上的红疹,便在空余时间去学校旁边的药店买了膏药。晚自习时,汪琪把张媛媛叫来办公室,用棉签沾取适量的药,均匀地涂抹在张媛媛的手臂上,腿上。“这段时间不要吃辣,每天勤擦药。”汪琪叮嘱道。

  “从来没有谁这么关心过我。”谈起汪琪,张媛媛的眼眶都湿润了,“我特别不舍得汪老师走。我还想向学校申请让汪老师多留一段时间呢。”

  熊灿的班级全是男生,放假后,他会和一些男生一起看足球赛,偶尔也会与大家一起玩手机游戏。“熊灿为人随和,我们平时爱和他聊天,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能走进我们内心的老师。”余庆生讲道,自己有一次脚扭伤了,但是好面子,不吭声地坐在座位上,但表情有些痛苦,熊老师发现了他的异样,“硬是把我扯到了医务室去。”余庆生不自觉笑了起来。

  去年的11月份,郑新姚的外婆和她两个弟弟妹妹同时生病住院,而家中的大人都已外出打工,郑新姚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他们。而此时,又临近期中考试,徐贝杰担心原本数学成绩就不好的郑新姚会因此落下功课,于是专门抽出两天的休息时间,坐一小时的公交去医院给郑新姚补习数学。

  “我以前觉得老师只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关怀备至,想不到’贝贝姐’会对我这么关心。”郑新姚说道,“从那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学习数学更加有兴趣了。”

  杜海洋的班级有一项特殊的作业——反思日记。每周两篇。“男生的性格大大咧咧,多是寥寥几句,受到了批评,他们会在反思日记里和杜海洋讨论老师处理事情方法的效果,两三排便结束;女生则会写得细些,失恋了,会在反思日记了和我抱怨感情的廉价。”

  几乎每篇反思日记后,杜海洋都会写上几句评语。学生们则会在下次反思日记前回应老师的评论。“像朋友圈,就是延迟有点严重。”对于反思日记,学生们如此评价。

“现在,我和他们是朋友了!”杜海洋宣布。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您与我们一样在父母面前都是个孩子,但你却像哥哥一样照顾我们......”杜海洋的学生们在临别赠言中写道。

  汪琪的学生们则为她送上一束美丽的满天星,意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为汪琪送上64封信,五颜六色的信纸上写满了同学们感谢与祝福。“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您将我们送入一个彩色世界。”“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希望下次见面时我已不是现在的我。”

  得知徐贝杰即将结束支教,学前一班的学生们自发在一张大纸上留下了想对她说的话语:“徐老师,你让我觉得有股亲切感、风里雨里,武汉等我……”

  在刘标离开的时候,收到了李越洋的一封信,信上写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哥哥的身份却给了父亲的深爱。”

 

  2017年8月,日光如昼,武汉科技大学的六名学生来到了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8年7月,蝉鸣如歌,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六名老师踏上返校的列车。

  来时,他们怀揣梦想,却不免忐忑;

  归程,他们满身疲惫,然心怀感激。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