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没挪过窝》

39年没挪过

“还有两个星期,许班长就要退了,他是我们采油四队的‘劳模’,舍不得。”11月16日,记者刚步入老君庙采油厂采油四队队部,队长鲍传明就说起了这位老班长。

鲍传明说:“今年,我们连着退了3位老班长,许班长再一离开,我们这些老班长就退完了,这些老班长真的是我们采油队的功臣。”

记者在当天中午见到了队长念叨的许班长。许班长说:“吃完饭,我们将去一口新井井场配套井口作业,要提前把工具和材料都准备好。”

许班长叫许玉江,从1980年进入老君庙采油四队就没挪过“窝”,一干就是39年。“我从1980年10月份来到这里,那时,这里叫综合五队,当时采油工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要上夜班,巡井次数也很多,冬天的晚上还要负责通蒸汽,就是防止油罐和管线冻堵”许玉江说道。

那时候,没有数字化,没有高科技,井场上的问题都必须靠采油工的经验和技术解决。许玉江说:“石油行业不是一门‘只会埋头苦干、量油爬罐’的粗活,采油工要想干出些成绩,光靠力气不行,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很重要。”意识到这一点,许玉江总是怀揣各种技术书,为了应对工作的需要,他除学会采油岗位的知识外,又开始学习维修、集输、钻修等知识。当时采油、试井、维修、集输、水井等岗位的工种,许玉江都会干,他真是个多面手。多方汇集的技术知识和磨炼,使许玉江能够快速应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9号岗位当了10几年的岗位长,由于岗位管理的好、油水井管理经验丰富,许玉江被调到队部采油大班当班长,负责所有油水井、管线、各种设备的大型维修、维护、保养等工作,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杂症。

“最近,我们干的比较多的就是配套井口、连接管线和工艺流程,到冬天最头疼的还是管线、输油管线、瓦斯气管线、注水管线等,这些管线一旦冻堵、刺漏,不好处理,处理要是不及时,不仅会影响产量,还有可能波及到更多的生产问题。”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4号输油站的一条输油管线堵了,这是大事呀,输油管线要是不尽快疏通,那就会引起憋罐,甚至要关停油井,油井一旦关停,那产量就会受影响呀!队长带领我们大班的人员,一节一节地疏通,从下午到晚上,再到凌晨。半夜,山里的温度降至零下20摄氏度,我们的手脚都冻得伸不直了,但是必须得把管线疏通开,这是硬任务,我们几个人就轮换着来,一直干到凌晨5点多,管线全部疏通,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我们高兴坏了,一个通宵的疲惫都没了。”“我热爱这个工作,立过功,当过先进,也受过批评……”快下班时,许玉江对着夜色,总结着自己39年来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当真要离开时,他最舍不得这身工服和同事们的感情。

“最近一段时间心情很不好,就是因为要离开了,这种感情年轻人可能不会理解。”许玉江感叹,他真的舍不得脱下这身红工服,但要离开了,就必须脱下,年龄不饶人。

“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采油工都怀旧,和同事们的感情都很好,想到以后不能一起上井场、一起处理突发状况、不能在工休间歇聊天……”许玉江有些哽咽,深吸了两口气,对记者说,39年来,他看着采油四队的山区土路变成如今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看着油井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好,看着不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这一切都令他欣慰,虽然舍不得离开岗位,但他非常放心,年轻一代的采油人必定会比他这一代人干得更加出色。

如今已过去了39个年头。三十九年里,许玉江像胡杨一般扎根在这深山戈壁中,与风沙相伴,也将自己的汗水播撒在这片塞外的土地上。

在广袤的百里油区里,坐落着一座又一座油井,还有像许玉江一样的采油人年复一日地守护着采油树……他们用坚守谱写出一曲曲赞歌。

记者 周蕊

 

QQ截图20190429092150.png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