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安庆港——古渡新绿又一春
记者 白昌中
编者按:
中国安徽省安庆市于2016年确定“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并引进集装箱总吞吐量现居全球第一的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参与安庆港的经营和管理。
2017年1月5日,由4人组成的中远海运港口管理团队被派驻到安徽省安庆港,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管理输出”模式正式开启。当国际化、专业化的码头运营经验与素有“千年古渡百年港”之美称的长江干线港口安庆港相遇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很多人都在期待。一年的时间转瞬即过,安庆港集装箱同比增长42.6%;散杂货同比增长94.8%。在交出一份亮眼的运营数据成绩单的同时,很多熟悉安庆港的人更惊讶于这里重新焕发出来的蓬勃生机,在这个早春时节,为“管理输出”模式的初次试水,平添一抹亮色——
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也是一个全新的使命。
2016年12月29日,中远海运港口与安庆市人民政府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以“管理输出”模式加入安庆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庆港”)。
对地方而言,一纸《委托经营管理协议》的背后,是安庆市委、市政府基于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在长江干线上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的地理特征而积极推进的“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对中远海运港口而言,则是将自身独特的港航背景优势,以及多年来在全球码头运营中积累下来的先进运营管理经验及项目开发、营运人才培养、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丰富经验,与更为广阔的码头项目市场相结合,实践“The Ports For ALL”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
6天后的2017年1月5日,中远海运港口选派4位优秀管理干部,组建成“管理输出”团队入驻安庆港,承担起提升安庆港核心竞争力、港口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甫至安庆港码头,设备和堆场的现状就给了这些长期在海内外先进码头做过多年管理工作的团队成员一个“下马威”。
没有集装箱装卸专业岸桥,5台老、旧门机突兀地伫立在码头前沿,生产效率低下;其他辅助机械设备很多也已服役了10多年;码头没有引入操作系统,船舶调度、堆场策划均为传统人工方式进行;堆场容量有限,设计地面箱位仅716TEU。
“在‘管理输出’的模式下,有关码头硬件升级改造方面,只能等待地方政府的投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目前软硬件现实条件下,通过管理的手段,激发出码头的动能。”现任安庆港总经理吕忠兴对记者说,“事实上,这个工作,对中远海运港口委派各码头的运营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但每一个码头项目,又都是新课题。这次‘管理输出’从0到1进驻安庆港,对于我们管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全新的课题。这个题答好了,是中远海运港口对地方信任的回馈,也是中远海运港口将自身整合平台优势向外发散,为下步赋能服务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所做的必要准备。”
码头动能的重新焕发,离不开三个维度:一是管理架构,二是人员队伍,三是市场开拓。
建立一套符合发展需求的管理架构是当务之急,因其决定着先进的码头管理手段能否得到有效推行。2017年初,经过认真的调研和慎重的讨论,安庆港果断地调整了原有的部门架构,成立安全管理部、操作部、工程技术部、营销中心、财务部、综合事务部六大部门。随后对所有中层管理岗位果断进行重新竞聘,并迅速制定和完善了51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公司的生产经营行为,盘活了人力资源,提振了员工信心。
牵一发而动全身,精确的切入点,迅速焕新安庆港。“管理输出”团队趁热打铁,开始进一步强化“人”的作用,先后安排员工到张家港、南京港、芜湖港等码头学习交流,与中远海运港口控股品牌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签订了安全共建管理协议,国内码头对标学习,同时持续开展“管理之我见大家谈”活动,就“营销、如何做负责任的员工、部门协作、团队建设”等主题每月组织中层管理人员探讨和内训,拓宽员工眼界,增进员工的管理认识。
有了管理架构和人员队伍基础,“管理输出”团队把注意力聚焦到市场开拓上。管理团队根据安庆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安庆港的地理位置以及航线情况,明确了将安庆港打造成为长江中下游水水中转枢纽港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2017年6月,安徽省境内第一条开往长江上游的精品航线——安庆至重庆直达始发航线正式上线运营,填补了安庆至川、渝、云等集装箱货物运输的空白。在整个2017年中,充分利用背靠母企中远海运集团的资源优势,安庆港加强与上海泛亚航运的联系与沟通,陆续加开了安庆至上海的精品航线、安庆始发南京(七坝)、安庆直航上海航线、上海安庆武汉的挂靠航线等。
整个2017年,当一切事务在规范有序又手忙脚乱这一奇异的矛盾体中行进结束时,文前所列的集装箱、干散货数据给了安庆港及“管理输出”团队最好的回报,也给了所有和安庆港息息相关的人以更大的希望。
在这个早春三月,安庆市2018年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中心港区规划获批的消息接踵而至,同时,安庆港管理团队翘首期盼了一年的堆场改造、设备更新、搭建港口信息化系统等项目接连获批。若此能在今年顺利得以落实,必将为已然烙上“中远海运”品牌印记的安庆港,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当第二个合同年完成时,临江近海的“皖西南咽喉”安庆港,又会为我们展开怎样一幅发展画卷?这将更加值得我们期待。